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8|回复: 4

[小说] 山村泪(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4 16: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3-9-4 17:01 编辑

                          山村泪(六)
    父亲的离世,一夜间似乎使达志成熟多了,想到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人时,他才感到肩上的重担。农家儿子早当立。承继了父亲的禀赋,有巍峨的大山一样的气质的他,热爱生活,吃苦耐劳,是大山里山民的共性。而且这儿有个好传统,谁家无论发生多大的不幸,如果对生活失去信心,用山民的一句话说:“坟脉不旺,出败家子。”所以,白事过后,“服三纸”烧了,亡者的女儿就可以回婆家,主家可参加田间劳作,这都是热爱生活的象征。
   父亲的丧事办完后的第四天,达志就和他娘套好犍牛,开始犁地。父亲在世时,有空时自己犁,大多时间是她娘犁。在这五十多户不大不小的村庄,能像他娘那样犁出的地,又松软又平整的女人没几个。三句憨厚淳朴的再不能淳朴的话,折射出这儿的山民的优良品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男人在外打工,女人里外一把手,所以以前衡量女人三句淳朴的标尺,在这儿又增加了“田里一把犁”。四个标尺,悲声的女人都合格。生活的技能何尝不是逼迫磨练出来的。
   他知道娘是个犁地的好把手,但他决不愿让娘犁。“不会,学吧,谁天生下来就会犁地?”一句调皮的话惹得他娘微微一笑。那头一向温顺的犍牛(那头牛已力衰了,悲声又调换了一头)也欺生,他娘犁地时乖乖的,可到他犁时它偏偏不听使唤,左一摆右一扭,他刚一扬牛鞭,它早听到声音,腰一收缩,向前猛迈开大步,根本不踏行道。手里的犁也握不住了,被那头犍牛带上犁在地皮上滑。吓坏了的他娘赶上前,把牛头牵住,让牛稍歇缓一口气后,她犁让达志跟着看。“你不能一犁过去揽得宽,眼盯着没犁的棱角。这样牛也不觉得犁起来吃力,而且犁的地又松软又平整。”想不到这看似简单的活还包含这么多的学问呢?
    他想到四岁时父亲教他学写十个洋码字时的情景,父亲说:“棍棍‘1’向下竖”,他仿照画了个大大的竖“1”。父亲又说:“鸭子‘2’,头在前,尾在后”,他又仿写了个“2”,父亲满意地笑了。一旁看的奶奶也被父子倆逗笑了,“这孩子将来必有出息!”可当父亲教“耳朵‘3’时,遇到了困难,他总是将“3”字转弯几下,画路路盘盘。父亲只好手按着画“两弯停”。“这孩子怕将来念书笨着呢!连‘3’字教起来这么吃力。”他娘似乎有点失望。“反应快的孩子,性格急躁,都会把‘3’字不间断地写。这孩子将来只怕读书,干任何事有点急躁。”有教学经验的父亲想不到能从一个孩子写字看出他的智力,性格。
    从母亲教他犁地的方法他想到父亲教他刚学写“3”字的情景。的确,他干任何事有点急躁,尤其是在后来的学习上,难的题慎重做对了,简单的往往因大意而失分。于是,他按照他娘说的,步子踏在没犁的玉米茬地里,眼盯好犁与没犁的交界线,始终在那棱角上犁,果然那头犍牛温顺的很有节奏的踏着步子犁得老实了,而且犁过的地又松软又平整。“先学会,后学快。”打土块的他娘满意地笑着说。
    一亩多玉米茬地,他终于犁过了。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多少有点自得感。父亲在时,怕耽误他的学习,很少让他干农活,犁地这样的苦活,他初次干,想不到干的蛮不错。“伙计,回家了,今天总算驯顺了你。”他边解套活边向那头犍牛说。“你还晓不得累,对牛说话,它懂吗?”达志显然逗笑了他娘。
他再也不会因犁地而犯愁了。
    村里的砖厂,在玉米黄开镰大割时,砖机暂停了。但烧窑和进砖坯子的三班倒,一直没停。悲声的女人在砖机上“滑架”,就是将从机口中刚出来的砖坯子一竹板子一竹板子抬上架子车上。那个活一般是男人干的,一是要有臂力,二是腰不累。有臂力的男人,干一会儿腰疼,所以这个活一般人揽不住。一竹板子砖坯子一百公斤左右,抬上一天确实腰酸胳臂疼。但这项活是固定工资。一天80元,相当于悲声半个月的“代课教师”工资。三年了,她干这项工作。有时实在抬不动了,就和拉坯子的男人换一会儿。记得有一礼拜天,数学老师补课,悲声替她抬了一下午坯子,晚上叫苦连天,才知道这活的累人。为了儿子达志将来再不要像悲声一样端个半碗饭,她咬着牙干下去,一干就是三年了。三年来,她无时不在想着有一天,悲声转为正式教师。她也最怕的是别人问:“你娃爸现在一月多少钱?”她唯一的回答是:“他的工资我从不问。”她是个性格刚强的女人,宁愿将痛苦吞咽在肚里,也不愿流露出来,让别人看见。
    砖机已开两天了,她因家庭出了这么大的事故,老板估计她不会再干了,起码在这后半年心情不稳,不会干的,所以又物色了一个拉架子车的男人替她。“去了的已经去了,活着的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哭有什么用呢?只会让别人瞧不起。”七十多岁婆婆的话无疑是根强心针。每当想起婆婆这句朴实的话,她就想到她的儿子达志说的话:“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是的,这是他们三代人最难熬的时刻。四年后,儿子达志大学毕业,会当一个正式教师,前面的路是宽广的,每当想到这些,她的内心又充满生活的勇气。
    五亩玉米茬地,达志用了三早上犁好。下午他躺在床上,从十二点美美地睡到三点,他听奶奶说:“达娃这几天苦累了,让他好好睡睡,出出疲劳气。”其实他睡意已消,也许睡过头了吧,确实有点乏。望着祖父在世时修的房,听奶说将近四十多年了,记得有一个学生的家长正月里看他的父亲,不知他家的详址,庄头一村妇说:“庄中间,房子最破旧的就是”。的确,村妇一句有意无意的话,道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一种千真万确,招人眼目的畸形状态:“哪个村庄有‘代课教师’,哪家危房最多的就是他家。”这是特殊的历史造成的“特殊烙印”,是他们在农村的地位财富的象征。“月薪百六元”这对全地球的人类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很现实的“威尼斯的工薪记录”吗?自他懂事以来,刻印在他脑海中的父亲永远是个不苟言笑、性格沉郁的人,那“威尼斯的工薪记录”,酷似一条牢牢的枷锁永远套在他受伤的心灵上。为了挣脱这枷锁,廿四来他无时不在期盼,努力地抗争着。这也就是他明知在弥留之际,也要努力彰显一下他的才能,向全国43万多同他命运相似的“天涯沦落人”表示:他们并非中国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浮想联翩的达志躺在土炕上,想起父亲平凡而又短暂的一生。泪水湿透了枕巾。
    “奶,我想在砖厂出窑去,不知老板要我吗?反正现在闲得闷人。”他“呼”地坐起来,“奶,你先不要告诉我妈,不然她会阻拦的,我骑车看了会再说”达志真的骑着那辆陪伴他父亲一生的“飞鸽自行车”一溜烟地走了。
    “达儿,你还嫩,那不是你干的活!”奶看着孙子找悲声假期出砖用的卡子,爱怜地说,“再说窑里热得你根本进不去。”
    “你不要嚷呢,奶,我不是没出过砖,我去年假期里和我爸包着出了一轮窑砖呢,足足十五窑呢。”达志边换衣服边答他奶的话。达志骑着自行车一溜烟跑到砖厂,适逢老板正洗脚。一则外村的一个出窑工,家里有事,回家三天了,还没来,着实出不过了;二则达志确实去年随他父亲出了一轮窑砖(灭火了,停工了最后一轮窑砖),印在他脑海中的是:达志吃苦精神确实令他惊异而折服。无论在年龄上和身份上都是他至今见到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学生娃,怕吃不消,出不了几页砖累跑了,你先试试行。”老板有意将达志的军。
    没有熄火的窑,正如他奶说的热得人不敢进去。当他头刚一伸进窑门,一股强烈的热浪迎面扑来,令人眩晕。三万多个毛孔瞬间都张开了,浑身燥热异常,脚踏在那细细的、绵绵的炉灰上,滚烫滚烫。他才验证了父亲生前所说的话:“出了几天砖,治好了我的‘关节炎’。”的确,世间的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良莠之别,而且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祸得福”、“偏打正着”、“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双喜临门”、“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都是很正常的。好事和坏事是可以转换的,幸福时不要忘了失意时,乐观地看待身边的灾祸与幸福是一个人处世的良好心态。为“普九”廿四年如一日,一心扑在教学第一线的父亲,难道短暂的一生真的是苍白的吗?……
    砖窑角落立着一把专门推窑渣的三角铁做成的工具,只穿着背心和短裤的达志,首先清理掉已出的砖下的炉渣。他想起父亲时常教导他的“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再说若不清理掉那些炉渣,他一人根本推不出那一车足有五百公斤重的砖。那些夹在砖缝隙中的沫子煤,燃尽的变成白沫,一推“噗咚”一声如烟四溅、没有燃尽的一推露出炎炎的火星。“啊呀,怪不得脚下这么烫!”达志失声地叫起来。
    一车子,光净重足有一百公斤,再装上五百块砖,约六百公斤,这是他无法推出去的,更重要的是他根本倒不住一整碇,不是倒不利落,就是立不稳。去年假期他同父亲出了一轮窑砖,也没学会,所以他带上砖卡子,决定用死车子出。死车子虽慢,但灵活,一车子拉二百五,两车子码一碇,一页4厘,一车子1元,他决定拉20车子。“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他不免凄楚地笑了。“这难道是质的飞跃吗?”
    唉,父亲生前留下来的、手心粘有胶皮的、专门抱砖的一双手套竟这么不经磨,还没拉两车,就露出五个手指来。没有手套抱那滚烫滚烫的砖,手一点也不敢接触了,他放下车子,披上挂在窑门口的外衣,在码砖的场子里,找了一双人家撂丢的,露出两三个指头的,和他的套在一起,又“量的积累”起来。
窑顶上烧窑的师傅发现了,站在边上喊:“大学生,那不行,戴那手套一不耐磨,二不透气,人家都是橡胶皮自己做的,你暂时干着,我立马给你剪一双。”
    达志一车砖刚拉出,烧窑的师傅剪好一双简易的橡胶手套:状似手掌,四肢相连,大拇指分开,背后只用简单的带子系着,看起简单用起确实方便,又透气。“怎样,灵活吗?”师傅看见达志满意的笑容,故意问。“劳动人民积累的许多财富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这就是实践知识。”“你这娃子,嘴倒贫呢。”达志的高调逗笑了师傅。
    “奶你怎么来了?”当达志刚推出车子时,发现两鬓斑白的奶站在窑口等他。“出窑危险,我怕你没出过,你妈又不知你在这儿,我心急!”奶唠唠叨叨不休。“奶,你快回去,我再出六车子,凑够二十车子,就会来了。”奶一见他决意要出,也决意留下来给他帮着推车子。达志便一车子装的满满的,足有五百页。一老一小,在这人生的一“景点”顽强地以一种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作后盾,一页一页挣达志上大学的生活费,这是真实的生活。
    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宾因画了一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而轰动世界。可惜这儿没有一位丹青用他的妙手画出这人生的一幕,我敢保证其背景比《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更壮观。
    奶的一根银丝粘在褐红色的砖上,格外显眼,达志愣了一会儿,鼻子一酸,他背过脸去,借揩汗擦去泪水,又趁奶抱砖不留神时,他慎重的将那根银丝装在上衣兜里。决定带到大学,带到将来的工作中,看见那根银丝,就会想到他为生活而抗争的这一幕。


发表于 2013-9-4 17: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6捏
发表于 2013-9-4 17: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错了7.
发表于 2013-9-4 22: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五百块砖不止才五百公斤,应该是一吨二百五,家车子自重就是1350公斤了
发表于 2013-9-4 22: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伙子有一股牛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5-15 15:26 , Processed in 0.04980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