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3|回复: 14

[散文] 逝去的大马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11 11: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3-5-11 12:18 编辑

逝去的大马车

龙海孤魂

    在我们陆良马街、三岔河、板桥镇的街头,偶有一辆辆拉着乘客的小马车蹒跚在乡间柏油路上,滴滴嗒嗒的马蹄声总令我如陷梦境。
    包产到户以前的农村,每一个生产队,都有一辆辆大马车担负运输任务,播种拉肥料、种子,收获拉粮食,冬天要到师宗雄碧镇的煤矿拉煤炭回去分给农民烧。包产到户初年,骡马分到各家各户,大马车也变小马车了。老百姓喜欢把马和骡子叫牲口。把马或者骡子驾到辕里面拉车,叫驾辕,赶车的车把式常常把驾在马车两辕中间的马叫驾辕马,通常是最好的牲口,而在前面帮忙拉车的牲口叫排马,排马有两到3匹组成。赶车人很牛,长鞭一甩,哒哒直响。
    牲口不但指体形而言,更要说体态,仿佛像人。在与牲口同食同住同样劳累的过去的老百姓眼里,牲口的定义是挑剔的:马是当然的牲口,骡子也是,而同样体形庞大的牛和毛驴子就不配这个称呼了。骡子除了耳朵比马大一些,体形体态均相差无几,好的骡子比马还要高大剽悍,是当然的牲口;而牛则过于呆笨和臃肿,还有两只恶狠狠的犄角,鼻孔里穿根绳子,蹄子也是裂开的,基本上算是破了相,顶多算羊的变种,毫无可审美之处,与牲口的优雅相去甚远。我曾经外出旅游到晋南的黄土高坡上,发现当地除了长犄角的家伙,拉车一族基本上是可以通婚的。在那里,劳累程度不下于牲口的过去的农民,基本上是丧失了审美观念的,他们或许能够感受到优雅,但对一切赞美的表达只浓缩为一个干脆的字眼:好!在我的感觉里,它们对牲口的定义是比体态更深层次上的“灵性”,他们相信一切马通人性的传说,而对牛的麻木和骡的尖滑的成见根深蒂固。我曾想,农民们像牛一样呆滞麻木的外表下,其实包藏着一颗柔软和挑剔的心。他们对牛的瞧不起很大程度上由于它们映射着他们的生存方式。我们陆良有一句俗语:缺少黄牛掌,但是在河北一个小县,竟然让我看到牛也穿铁掌,这个世界呀,无奇不有。
    骡子的偶尔使脾气令农民们哭笑不得,车把式们抽打它,火冒三丈地喝骂它,最后干脆也坐在一旁跟它怄气,但车最终还是要拉走的;牛也不是绝对麻木的,偶尔在紧要关头也会像骡一赖在地上不起来,农民们就编了“老牛上坡,屎尿怪多”的顺口溜来嘲笑它。与骡子不同的是,牛的耍赖是在努力之后才放弃,而骡子干脆见困难就卧倒了。
  无论如何,牛和骡的这些特点使它们无缘牲口的称呼——也不仅仅是称呼,还有更实际的——称呼不同待遇就不同,牛和骡子吃的的草,而牲口是拌着豆类的草料,所谓“马不吃夜草不肥”,牲口半夜里还要吃一顿夜宵,而车把式三更半夜披衣起床拌料也毫无怨言——事实上,牛和骡子干的活计并不比牲口少。农民极少单独称呼马或骡子,他们把它们统称为牲口,对着它们说话、打手势,生了气也像打自己的儿子一样打它们,但对它们还是相当敬重的,下雨天耕作时总不忘把自家的塑料袋给它们当雨披,我想这种敬重情结不仅仅来自于传说,马的确是很娇贵的动物,但它们从不娇宠自己,它们卖力地拉车、卖力地耕地,有时候竟会因劳累筋疲力尽而死。这种足以使作为合作伙伴的农民们肃然起敬。三十年前,农村所有的牲口棚都叫马房,其他牲口的名字则被以一代之,忽略不计——只有马才拥有与人对等的“户口本”。
    我见过的大马车最威风的时候,是坐上生产队四匹高头大马拉着船似的胶皮轮大车到洗马湾外婆家,大车在高头大马拉动下从山下的大龙潭、白岩、大嘴子、河口、大坝口、三岔河村中大道上隆隆而过,车把式的长鞭在半空中荡漾。驾辕的其实常常是一匹大青骡,气宇轩昂,状如天神。道路两旁的杨柳树刷刷倒退,骑自行车的人们看见那大车也惊慌失措的靠边行。
    那时候,马也是集体生活集体劳动,从未见过它们垂头丧气的时候,劳作时精神抖擞、热气腾腾,吃料时神情安闲、细嚼慢咽。农民们常常忍不住伸出手去抚摸它们潮湿光滑的头颈。我们村子曾有过一匹老骡子,它大概以前从未拉过车,往地里送粪时,每到路拐弯的地方,总是先站住转过方向,才继续往前拉,因此把前胛蹭破又生了老茧。但它始终温和如老人,我曾经出神地盯着它硕大的脑袋和俊俏黑亮的大眼睛看,心中充满了敬畏。而当尚不及它的肚皮高的我伸出一枝绿叶去,它又亲切地垂下头来叼住它,宽大的唇温柔地衔住,用整齐的大板牙噌噌地嚼。它感激地看着我,神色平静,伸出手去,它就凑近来让我抚摸,送我一个又大又长的脑袋抱个满怀,带着浓浓的牲口的汗息。不知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它们是否适用。
    随着手扶拖拉机出现,并慢慢多了起来,胶轮大车渐渐被闲置,牲口也被分配到各家各户的名下,就和周立波小说《暴风骤雨》里描述的,虽然还在一座马房里养着,但已经属于私人财产了。后来,马房渐渐空寂,喜爱牲口的拉回家去自己养了;喜欢农机的,就把牲口转手,或者干脆送去屠宰场。牲口渐渐被手扶拖拉机替代。许多年后的今天,农村的牲口依然很多,在农村集市上仍然可以看见交易场地,常常被赶出到市场边缘地带了;交易的都是曾被瞧不起的牛和骡子,而牲口几近绝迹——它们过于娇贵,动不动就掉膘,已经没人有心情和工夫费心照料它们了。我常常想,或许有一天,牲口也会成为珍稀动物吧。
  现在,我在回忆中越来越逼近乡村,离我越来越远了,曾经是牲口王国的乡村,虽然在我们陆良的小马车被人们喊“宝马车”,但是你只要看看哪些车把式,就会发现,不远的将来,这些牲口也会和车把式一模一样的老去。
发表于 2013-5-11 11: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发表于 2013-5-11 11: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水塘 于 2013-5-11 14:17 编辑

美文。{:soso_e179:}没沧桑的生活经历是无法知道和写出的

发表于 2013-5-11 11:4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恕我狠心 发表于 2013-5-11 11:27
好长

不长。很合适,相反你们这些娃娃的贴,常常害我进去一看只有一两路字,哭笑不得
发表于 2013-5-11 1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水塘 发表于 2013-5-11 11:42
不长。很合适,相反你们这些娃娃的贴,常常害我进去一看只有一两路字,哭笑不得

是啊,我整篇稍微字多的还在审核,悲剧
发表于 2013-5-11 11: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线
发表于 2013-5-11 11: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线
发表于 2013-5-11 13: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点
发表于 2013-5-11 13: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马街小马车
发表于 2013-5-11 15: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渐渐远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5-30 16:47 , Processed in 0.0462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