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1|回复: 4

在陆良“五、七”中学读书的日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0 12:4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剑兰 于 2012-6-28 13:13 编辑

陆良“五、七”中学

昨天 21:21 上传
下载附件 (7.2 KB)



        看后火星的“五七”中学一文的感慨很深啊,我们是五七中学的第一届,也是历史过渡时期的转型和承接点,国家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后,78年陆良撤销各个公社各个大队的附设高中而办的“五、七”中学。
       弹指一挥间我们已从当年的“五、七”学校毕业32年了,现在重新回忆在“五、七”中学中学读书的日子,真感到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是一段值得珍藏、值得品茗的岁月。
       1978年刚办校时招收了五个班,其中1、2、3班是直接从三岔河公社各个大队附设高中招收的高二年级(如板桥、马街、中枢、芳华其他公社有少数同学),新招的高一年级有4、5两个班,教师以三岔河各大队附设高中、初中抽调为主,其他乡镇抽调教师为辅,李长武教语文任五班的班主任,李实老师任高一班兼任4班的班主任教语文,刚开始是栾自云老师教4、5两班的数学,后来是张云辉教4、5两个班的数学,朱小柄也教过数学,校长李宝先教政治,教导主任路存中教历史,高元生教英语,高树生教物理,李竹芳、山乔中、余德良、李立生老师都教过化学,还有个孙会权老师教语文,范金元老师教体育,鲁文艺管总务,第二年招生扩大了其他乡镇的生源,教师也相应增加。
       对了,陆良少体校那时也在五、七中学,只有一个班,也就是现在陆良少体校的前身,后来不知何时设在了现在的体校。
       更正一下第二点:五七中学是在三岔河镇大坝村委会的垢甸而并非刘良的垢甸,再者学校后门的水井就在后门后10多米的不远处,并没100多米远,垢甸村的左右两边山脚下各有一个出水龙潭是真的,早上起床后在梭山脚下的土公路上跑步后就到龙潭洗刷,然后接着上课,到放早饭学时才去食堂排队打饭吃,那是的生活艰苦啊,那时的饭菜岂是能和现在比得的,五分钱的饭,几分钱或一角钱的菜,很长时间吃一回肉要两角钱就算很奢侈了,常吃的蔬菜有水煮白萝卜片、萝卜块,金边洋芋,就是随便洗洗就拿起来连着皮一起切了放在大锅里煮,要么就是接连吃好长时间的老南瓜、青菜、白菜,油水又少漕肠寡肚的,有的同学为家里节省钱不吃菜而吃从家里带去的酱啊卤腐啊什么的咸菜一类,好坏只有一个菜,一个菜一顿几分钱,一个月总的只要两、三块钱的伙食费,吃饭没有专门的食堂,都是打了饭菜后就在露天下站着、蹲着吃,也有的同学抬到宿舍去吃,打饭菜时要是遇到下雨天,脚上带的到处是红泥巴,教师和宿舍的木楼梯上、木楼板上到处都是踏的红泥巴.......
      那个时候自行车还很少,少数同学骑单车读书,星期六放周末就是步行回家,星期天晚上像大沟、水阁、黄家圩(或者板桥等更远的乡镇)等大队的多数同学都是靠步行走路去读书,还要背着10多斤的粮食去称在食堂,那时能够骑一辆永久或凤凰牌的哪怕是旧点的单车都是很爽的事了,就好比现在拥有一辆高级轿车一样,可遇到下雨天就惨了,那个泥巴将单车轮子抱得死死的使你寸步难行,要停在一边将单车支起来找一截棍子将泥巴一点一点的掏掉后才又能骑一段路,骑一段路抱死了又要下来掏泥巴,等到学校时早已经被折腾够来。
       那时能够穿着的确良衬衣或“的能”布料子的衣服裤子再挎着一个绿军用挎包、戴着一顶绿色军用帽子的人就很不一般很不得了了,很神气呢了,乖乖,这个人走到哪里都非同一般,都会引来许多的“注目礼”与更多的羡慕和些许嫉妒的眼光和心态,再后来有了喇叭裤、马桶包、解放鞋、绿军装......
       那时同班或同桌的男女同学基本不会说话,也不好意思说话,更没有恋爱一说,虽然读高中了,桌子上都是用小刀刻上分界线的,同学之间会打架、会闹小矛盾,会嫉妒、会向往.......
       那时国家还穷,正在抓纲治国、拨乱反正、开展两个“凡是”的大讨论,还在以生产小队为单位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就星期天放一天的假有的同学还要去生产队劳动苦工分,上学去的早一点还会帮助田里的人伡一会水(一种木制的水车,两个人各在一头用脚上下使劲的蹬,相当于现在的抽水机)......
附上:1980年自己的高中毕业照,照片上有好几个同学带着军帽呢,有几个的胸前还别着毛主席像章,因为是毕业照,同学们打扮得挺干净整洁,穿上了最好的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照片的后面是高一班的教室,高一班教室上面是几个班的女生合住的隔三差五会“闹鬼”的宿舍,男同学则打地铺在自己的教室里睡觉,床铺就抖在教室里课桌的两边和后面,早上起床时把铺盖卷起来,晚上下了自习后再铺开来睡觉,睡前有的同学打打闹闹、讲讲笑话,闹腾一阵后伴着鼾声、闻着汗臭味就慢慢进入梦乡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熬过两个盛夏和两个寒冷的冬天,在第三个夏天里就毕业了......同学们各奔前程
       1981年下学期,“五、七”中学搬迁在了一个叫做红口子的地方,再后来,不知从何时起更名为陆良第十三中学。







发表于 2012-3-18 1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的无声之美啊
发表于 2012-8-14 22: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又不知什么时候,似乎改成三岔河镇第一中学
发表于 2012-8-14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标题还以为是五中和七中……
发表于 2012-8-16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哈,我小嬢嬢也在这个学校读过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5-31 06:56 , Processed in 0.05386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