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2|回复: 12

陆良大觉寺古建筑艺术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 11: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巍峨雄伟,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极尽繁饰的陆良大觉寺古建筑艺术群体,掩映在翠柏中,显得古朴幽静秀雅,透出气宇轩昂之态势,它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城南门外真理街中段北侧,以前的全称是“大觉禅寺”。因其地处旧城(古鲁昌城)之北,隔南盘江相峙,故古称“北山寺”,始建于元代。


寺院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对称。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山门(见照片)、前殿、后殿(大雄宝殿,见照片),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厢房、千佛塔等,组成大觉寺整个古建筑艺术群体。建筑群的布局艺术特点是严谨对称,又一特点是集佛、道二教文化艺术于一院之中,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整个古建筑艺术群体于1983年1月13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云南日报》上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檐口用琉璃瓦装饰,屋面为青瓦。
屋顶正脊两端有吻兽装饰瓦件,中间有陶制黄色琉璃宝顶。攩头、撺头上有小走兽(亦称小跑和小兽)装饰瓦件。屋顶上四周的飞檐、重檐及屋角的翘角结构和各种走兽、吻兽装饰瓦件,是其独特之处,大雄宝殿采用较大的出檐保护柱网外围的墙体,所以使屋顶的体形庞大,这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大雄宝殿的建筑艺术结构为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方式中的“抬梁式”。一、二层屋檐前后左右及四角采用中国木构件中所特有的“斗拱”技术中的“柱头科、平身科、角科”,且是内檐、外檐两类斗拱。一层屋檐下所用的斗拱技术属品字科中的五踩,柱头科、平身科、角科都是五踩三翘三昂,二层的屋檐下是三踩重翘重昂,一、二层屋檐下斗拱的昂嘴(亦称“檐牙”)都是飞云楼头层。大雄宝殿所用斗拱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性和功能性,在古建筑中独具装饰艺术特色和承载屋顶重量的双重作用。斗拱是古代建筑物级别高的象征和确定时代的依据,因斗拱的层数多则建筑的级别高,且只有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别的公共用途的建筑,才允许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它并具有时代的艺术艺术特征。

大雄宝殿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这文物三价值,还能够为现在和将来所用,它的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雕花门窗、红墙琉璃瓦和护卫屋顶的神兽等造型艺术及外观装饰艺术形象,使其美丽异常,将建筑和文化艺术巧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古建筑显得生动活泼,极富文化艺术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木结构技术和建筑造型艺术及装饰艺术的典型实物资料。因它是古代建筑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的建筑杰作,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是艺术造诣很高的古建筑精品,其建筑技术精妙,造型艺术及装饰艺术魅力引人入胜,而且是研究古代有形艺术文化史和古建筑科学技术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史料。因此,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将大雄宝殿修缮,恢复了它的原貌。大雄宝殿英姿勃发,吸引了众多的观光者。


为了恢复和继承悠久而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艺术,大雄宝殿内重塑了释迦牟尼的过去、现在、将来三世佛的佛像,三世佛的塑像盘足坐于莲台上,每尊通高4.6,全身贴金。三尊佛像身后的背光是浮雕盘龙和游龙,高7.6。中间一尊佛像的左边是迦叶,右边是阿难两大弟子立于莲台上的雕像,通高3.7米。五尊塑像运用印贴、刻划、堆塑等艺术手法,使衣褶线条流畅,面部丰满园润,雕塑气势雄伟,深沉宏大。塑像面目慈善,显露出佛的法力无边和菩萨的慈祥与宽厚。寺里供奉的“佛”是超然于世的,是人类迷信心理源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也是源于人类对自身认识局限的产品,人们在寺里向“佛”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待社会的发展进步到科学技术发达、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物资富足时,人们突破对客观世界和对人类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不会再迷信时,这些“佛”就会自然消失。

前殿和中殿的屋顶为硬山顶,前后屋檐下的平身科和柱头科采用斗拱中的一斗三升技术,也是运用内外檐斗拱。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式相结合。钟鼓楼的结构形式也很有特点,是重檐四角攒尖歇山顶楼阁,为抬梁式。钟楼二楼的常规秩序是进山门为左钟右鼓,陆良大觉寺却以方位来安排,以此吻合晨(东方)钟暮(西方)鼓的顺序,颇具云南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大觉晓钟”是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之一。当年晨钟敲响,其声回荡在陆良坝子三十里内。昔时钟楼上曾挂有一联描写当时情景:“塔影园时春正融,钟声渡过孟频惊”(现已恢复)。山门解放后被拆毁,现为1988年所建的牌坊式山门,檐下斗拱为品字科中五踩三翘三昂。文昌宫的木结构技术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悬山顶,此宫为道教建筑。佛、道二教建筑建在同一个院落内,实属罕见,这也很具云南地方民族文化艺术节特色。

中殿东侧高高耸立着一引人夺目的元代千佛塔。该千佛塔为一七级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的实心塔(见照片),通高18米,塔的七级六面都用砖砌成数目不同的许多小方形佛龛,每一个小龛中有一陶制释迦牟尼佛像,佛像身披袈裟,两手护膝,盘腿坐于莲台之上,自头部冒出一圈圆形“佛光”。七级六面佛龛中的佛像总计1622尊,故名“千佛塔”和“诸佛宝塔”,又因塔顶上站立着两只展翅欲飞的铜制的“金鸡”,所以当地人俗称其为“金鸡塔”。相传修建千佛塔是用作镇鳌鱼避水患的,塔顶二鸡用以监视鳌鱼,如其欲动,金鸡即啄其眼,不让鳌鱼翻身动弹以避免洪水成灾,以保佑这个云南第一大坝子——陆良坝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陆良大坝子在1960年以前常遭洪水淹没,一马平川的大坝子,满目所见,一片荒凉,人们哀叹而又无奈之下便取了个地名叫“六凉”;古人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时灾后的陆良大坝子,眼见之处皆荒凉,“六凉”之名即由此而来,所以历史上的原名二字是“六凉”(1988年7月,笔者在陆良发掘出土的明代正统十年的墓志铭中载,见照片),千佛塔是“六凉”一名由来的物证。千佛塔的造型艺术特点是:塔基为四方形;塔身为七级六面形,由下往上逐层收缩,塔身的线条对称工整,精巧挺拔,塔身的小佛龛中布满佛像,塔檐每层转角处起一翘角;塔刹为石雕葫芦形状,葫芦乃道教的法器和标志。此种造型特殊和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点独具云南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古塔,全国也罕见。千佛塔是融佛道二教文化艺术特色于一体的古建筑造型艺术及建筑技术的杰作。在明代的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清代的康熙三十年(公元1761年)、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的三次大地震中,陆良县城的房屋被震倒无数,可千佛塔不但没被震倒塌毁,而且连裂缝都没有,充分显示了古代建筑设计师的聪明智慧和建筑工匠高超精湛的建筑技艺。
  据民国年间修的《陆良县志》中《重修大觉寺小引》载述:“大觉寺始建于元,重修于明万历。迨后代有修葺,不失旧观,最后一次重修于民国初年。当时寺僧如容,整修全寺,千佛塔亦加修固,至今完整,巍然矗立霄汉”。大觉寺古建筑艺术群体以其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自成一体,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群体的布局艺术特点,单体建筑结构的技术水平和造型艺术、装饰艺术及建筑史、民族风格、民俗学、宗教学、考古学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加之大觉寺中的木结构古建筑梁架上各衔接处所应用的榫、卯技术,使大觉寺古建筑艺术群体具有墙倒屋不塌的良好抗震功能。故而历经近千年至今仍站立着,给人多方位的昭示,古建筑艺术群体还能够为现在和将来所用。为保护祖先的文化艺术遗产,让历史昭示未来,美好的未来召唤着人们,为此,陆良县在1996年正式成立文物管理所在大觉寺内对其进行保护管理,古建筑艺术群体得到很好的维护管理、研究,并接待各方游客,让人们置身在辉煌的历史文化艺术中,有一种民族自豪感的感受和得到爱国主义的启示。
发表于 2008-10-1 14: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描述不错   去过一次 还可以
发表于 2008-10-1 16: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1 16: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额......看错图片上的字了  抱歉 ~~~
发表于 2008-10-4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文化艺术遗产,让历史昭示未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22 1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4-22 1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8-26 23: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是个懂行的人。里面有对联云:大觉悟禅机,晓钟警梦幻。不枉其名。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11 16: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10-15 02: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多年了,我时不时都喜欢去看那古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5-4 13:00 , Processed in 0.0532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