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88|回复: 2

纵论前驱车和后驱车的过弯技巧(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2 17: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uchunfang18 于 2010-11-22 18:01 编辑

其实,无论前驱车和后驱车,想要以更高的速度过弯,前提是走最佳路线,也就是“外—内—外”的切弯路线,大多数“暴走一族”都深知这一点。但是,要想继续提高自己的极限过弯速度,那我们不得不提“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
“转向不足”是指在车速过快时,或是在冰雪、沙石等较滑路面急打方向时,车头不听方向盘“指挥”。而“转向过度”则是指车的转向角度超过了方向盘的“预期”。 “转向不足”更容易发在前驱车身上,而“转向过度”则几乎是所有后驱车的高速“后遗症”。要想高速过弯,我们要做到尽量消除“转向不足”和利用并修复“转向过度”。 对于前驱车来说,合理的车速是预防“转向不足”的关键。但高手为什么能在赛道上以看似不合理的车速过弯呢?
首先,“外—内—外”的走线方法是在充分利用赛道的宽度,增大转弯直径,避免方向盘的激烈操作,从而增加了入弯速度。但是,前驱车在此基础上还有四种可以提高弯道速度的方法。 一、晚刹车。在能控制车速的前提下刹车点离入弯点越近越好。我们知道,前驱车动力在前轮,容易产生“抬头”现象,造成前轮附着力降低,导致“转向不足”。如果在转向前的一刹那让车处于刹车状态,那就能使车辆的重心前移,增加前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同时降低了前轮的动力,让车重心前移的下压力战胜“抬头”力,从而在车速过快时避免“转向不足”,同时晚刹车还为我们节省了比赛时间。 二、收油入弯。其实道理和上面一样,降低车头重心。抑制“抬头”力,增加前轮附着力。 三、弯中侧滑。这就是我前面所提到的“利用转向过度”。侧滑是转向过度的直接体现,直观来说就是“甩尾”,严重时会造成“转。圈”。弯中侧滑的好处在于在它之前我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进弯,并在转向不足出现时“消灭”它。其实如果车速够快,而且没有出现转向不足,在收油入弯时车辆已经开始侧滑了,只不过一般人无法达到那样的速度。接着说,如果收油入弯后想让车辆修正“转向不足”或刻意侧滑,那我们需要点刹车,刹车的力度取决于你想要的转向角度,后轮会在较滑的路面上靠惯性自动而“卖力”地推动车尾,帮你快速转向。注意:侧滑开始后要马上回打方向盘,滑得快,回打得也要快。如果出现“转向过度”,要加油冲车,因为侧滑是以前轮为支点靠后轮的惯性推动力而产生的,所以增加前轮动力造成重心后移有助于方向的修正。 四、弯前向外轻打方向。这一点是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向右转弯要先向左打方向呢?因为,如果车速快的话,右转弯会造成车辆左倾,右前轮和地面附着面减少或悬空空转,这会造成严重的转向不足并损失动力,而且容易使左前轮爆胎。如果我们先向左轻打方向,造成重心少许右移,这样在右打方向转弯时右前轮会被得到充分的利用,延缓“转向不足”出现的时间,做好这一点无疑也会有助于我们在弯前保持一个较高的车速。 后驱车多为卡车、吉普车、大马力房车(奔驰、宝马等)和超极跑车,受众面不大,我仅以个人体会简单讲一下,而且不一定都对,因为我的驾驶方法和各类汽车杂志介绍的驾驶技术完全不一样。 在普通公路正常驾驶时前驱车和后驱车并无两样,再加上高手、玩家们都是“前驱”和“四驱”,所以我想他们对后驱车的认识不多,记得有一年全国场地短道拉力赛上,中汽联提供的是后驱“皇冠”,这些国内顶尖车手们把“皇冠”全部撞坏,直到组委会把车换成前驱“标致”为止。其中的“毁车一族”也包括我的受训教官,那次比赛亚军车队车手现任河北鹿鹰赛车俱乐部的主任兼车手——马勇。 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驾驶后驱车高速过弯的感受。 一、后驱车在过弯前,不需要刹车,因为没有“抬头”现象,不会出现前轮抓地力不足的问题,所以不会出现“转向不足”(车速过快除外)。 二、加油进弯,弯中来自后轮的动力会推动车尾产生侧滑。 三、“转向过度”时,收油出弯,由于后轮推力大,在产生“转向过度”后,继续加油只能增加侧滑,不利于方向的修正。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前驱车和后驱车的弯道操控特点:
前驱车后驱车
弯前刹车(大力)加油(中油)
入弯点收油转向猛加油转向(以产生侧滑)
弯中收油或刹车(以产生侧滑)加油
出弯收油或加油(转向过度时加油)加油或收油(转向过度时收油)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前驱车和后驱车在高速过弯时的操控是根本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唯一相同的是都要控制好入弯前的车速。我认为动力参数一样的两台车如果比赛,赢的一定是后驱车,除了弯道速度快外,别忘了后驱车还有直线稳定性好这一优点呢(前驱车过快后车头上翅,影响前轮抓地力)。以本人来说,2003年11月1日“天桂山旅游拉力赛”第一次开快车的我,用后驱皮卡车11月12日便创下了接近俱乐部赛道最好成绩的2分47秒的个人成绩(10日的暴雨造成了场地湿滑)水平如此“高超”的我,经过俱乐部12月27、28日两天专业赛车培训后,于28日创下了了个人前驱车“最好”成绩——3分15秒,在同一天刚刚取得全国第五名的俱乐部年轻教官史少卓的成绩为2分45秒。
幻想一下,在体会到前后驱的操控不同并经过充分练习后,马勇、史少卓两位年轻车手驾驶后驱车在第N届全国场地拉力赛决赛中相遇了,他们在半决赛中分别轻松淘汰了两位全国冠军北京车手刘斌和周勇。
发表于 2010-11-22 2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23 23: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的不是太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1 09:03 , Processed in 0.04423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