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4|回复: 4

[历史] 这段陆良历史你明白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2 19: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海孤魂 于 2018-7-22 22:51 编辑

这段陆良历史你明白不?
龙海孤魂/文
     乌蛮三十七部与宋代支持的南诏902年灭亡以后,我们陆良历史又发生那些事情?
     带着好奇,笔者查阅云南历史,竟然发现当年就滇东北就先后出现了一些有趣的国家。
     937年, 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以彝族为主体的乌蛮三十七部支持下,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政权。大理国建立后,分封彝族贵族为大小封建领主,彝族大小领主受封以后,负责对大理国王纳贡、征发本领地内的兵役和劳役。大理国同时通过与彝族首领会盟的方式,加强对乌蛮三十七部地区的统治。《南诏野史》记载,乌蛮三十七部的地区除落恐、溪处、思陀、铁容(在今红河县)等少部分为和蛮等民族外,其余均是滇东滇东北、滇中、滇南及黔西的乌蛮。现存于曲靖市一中,立于971年的段氏与乌蛮三十七部会盟碑,又名石城会盟碑,记载了大理国王段素顺讨伐平定东方几个起事部落后,汇合乌蛮三十七部首领在石城(今曲靖市麒麟区)会盟立誓,并颁赏赐职的史实。1961年,该碑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100年,大理国政混乱,社会 动荡,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彝族“些摩徙”部势力迅速发展壮大。“些摩徙”以今滇东弥勒、泸西、石林地区为中心,在西南地区建立了重要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自杞国”。统辖范围东至师宗、泸西、罗平及贵州兴义,西到江川、阳宗乃至昆明东郊,北达今陆良、曲靖的广大地区。1260年,自杞国为蒙古军所灭。自杞国大约延续了160年历史,几乎与南宋王朝相始终。宋时的自杞国位于滇东富庶之地,坝区农业和山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清代《续资治通鉴》卷114载: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十一月,知广西路静江府(治今广西桂林)张栻的一则奏议云:“本路备边之郡九,而邕管为最重。邕之所管,辐员数千里,而左右两江为重。自邕之西北有牂牁、罗甸、自杞,西南有安南诸国,皆其所当备者。”张栻另撰有《静江府厅壁题名记》一文,其记广西路羁縻州之外则云:“其外则有小蕃罗殿、自杞、特磨、白衣之属环之,其外则交趾、大理等国属焉。”以上,多有提及自杞,且与罗殿并以“国名”,而罗殿早在唐代后期已有活动的记载,历五代至宋绵延未衰。
    吴儆《论邕州化外诸国状》称:“其人皆长大勇悍,善骑射,好战斗。”范成大对“至邕管卖马者”的体质特征、生活习性作了详细描述:“其人多深目、长身、黑面、白牙,以锦缠椎髻,短褐、徒跣、戴笠、荷毡珥,刷牙,金环约臂,背长刀,腰弩箭箙,腋下佩皮箧,胸至腰骈束麻索,以便乘马。……性好洁,数人共饭一拌,中植一匕,置杯水其傍。少长共匕而食,探匕于水,钞饭一哺许,传之拌,令圆净,始加之匕上,跃以入口,盖不欲污匕妨他人。”这与元代李京《云南志略》所记乌蛮罗罗“椎髻、佩刀、披毡、跣足”等特征相类。明代田汝成《炎缴纪闻》卷4称自杞等“皆罗罗之种”,所记罗罗习俗与范成大的描述更为接近:“其人深目、长身、黑面、白齿、椎结、跣蹻,戴笠而行。腰束苇索,左肩拖羊皮一方,佩长刀箭箙,富者以金钏约臂。”所记共饭一盘、用匕抄饭、抟之而食的习俗亦同。并且,这些特征、习俗,在近世彝族中不同程度仍有保留。
    由此推之,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先秦时期“巂”、“昆明”等部落族群,以及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所载“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铁裹结”,甚或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所说遍居味县(今曲靖)一带的“木耳夷”,均当与椎髻、珥饰、金环约臂的自杞民族相联系,是宋代自杞国民族的先民。汉晋时期的“昆”、“叟”民族降至唐宋,一直处在十分活跃的发展阶段,种类繁复,支系众多。在今滇东、滇南地区,《文献通考》记唐初有“徒莫祗蛮”内附,《元史·地理志》载昔有“些莫徒蛮”居住,明清志书则称作“撒摩都”,均乃一词之异写,是为汉晋时期昆(明)、叟民族的一支传人。    南宋末,两广总兵李曾伯曾记“广西江道”时说:“柳之下一江由自杞诸蛮而出,所谓都泥江者,至象州境合柳江而出……”都泥江即红水河,其所出之正源乃南盘江。南盘江流域在宋代为脱离了大理国段氏控制的“些摩徒蛮”所居。《元史·地理志》“广西路”说:其地“师宗、弥勒二部渐盛,蒙氏、段氏莫能制”。《元史·地理志》“广西路弥勒州”进一步说:“昔些莫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故名其部曰弥勒。”明正德《云南志》卷七也说:“宋时,些莫徒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而居之,改其部曰弥勒。”时间及地域均合,是自杞为些莫徒之裔,又多一证。
    自杞国以贩马致富,以贸易立国,每年在广西邕州横山寨和宜州与中原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自杞国东与宋朝毗邻,西接大理国,成为大理政权与宋王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与枢纽,为开发滇东地区作出了贡献。在陆良周围山中仍然可以寻找到马道痕迹。而这些马道后来成为马帮赶马的主要通道,也是链接陆良坝子与外界的陆地交通枢纽。
     自杞国政权的建立者“些摩徙”,也就是“徙莫祗蛮”,是南北朝时期从 叟、昆明族群中分化出来的。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自杞国国王材料是:“今其国王阿巳,生三岁而立,其臣阿谢柄国,善抚其众,诸蛮比多附之,至有精骑万计。阿巳年十七,阿谢乃归国政,阿巳犹举国以听之。”而吴儆《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一文所记国王情况则多有不同,内容更为详致:“自杞今王名阿谢,年十八,知书能华言,以淳熙三年(1176年)立,国事听于叔父阿巳。先是,阿谢父死当立,生甫岁余,阿巳摄国事。……阿巳已摄事十七年,抚其国有恩信,兵强马益蕃。”而之后在吴儆向朝廷报告的奏状中也说:“今王名阿谢,年二十。……阿巳已摄国事十八年。”所记阿巳、阿谢的身份与范成大所记材料正好相反。    上述两个材料孰更为可信?范成大官居广西静江虽近两年,但与自杞国人没有任何交道,其《桂海虞衡志》成书于淳熙二年(1175年),即他离开广西的那一年,关于自杞国的资料当属转手而来。而任职邕州的吴儆则根据亲身经历,留下了《论邕州化外诸国状》、《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两篇文章,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有关自杞国的直接材料。如此看来,吴儆亲自与自杞国人交涉,“目所亲见”,所记史事当更可信。从吴儆所记材料,我们可知自杞国国王是阿谢,阿巳是摄政王。阿谢在一岁多时丧父,三岁被立为王,其叔父阿巳摄政国事,阿谢十八岁亲政,国事仍听于叔父阿巳。
    由于资料缺失,自杞国统治者更多情况无从查考。直到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才有自杞国亡国前最后一个国主郍(那)句的记录。时任广西经略使兼转运使的南宋边防大将李曾伯在其《可斋杂稿》中记录了自杞国人对蒙古军队的顽强抵抗,并在开庆元年七月三日给朝廷的奏状中称“据谢济横山来报……及缴到自杞国王郍句并岑邈等公状,此则不过欲坚来春市马之约”。再一则为七月二十一日的奏状称据报告说:“初四日得自杞蛮主传来报,敌兵拟在今月初九日缚牌渡都泥大江。”都泥江即南盘江,该奏还称“若一渡都泥江,即是路城州,未免迫近横山之境。”从李曾伯的奏状中可知,郍(那)句当为自杞的亡国之主,也是除阿谢之外为我们所知的另一位自杞国主。此时国虽已破,流动性本来就很大的自杞统治者仍然有一定的实力,且念念不忘市马这项立国大政,并率国人英勇地投入抗蒙战争之中。根据后来的记载,蒙古军队果然于当年七月渡过都泥江,八月攻下横山。南宋军队节节败退,蒙古军队则步步向前,蒙古军于宋淳祐四年(1244年)首次进攻大理国,不久被挫败。此事正史缺载,后来边将方大琮写于1254年《与广西蔡帅范》信中曾言:“七八年前,有敌窥大理之说。”他在信中还建议“自杞诸种好相仇斗,若有术以使之,用蛮攻敌,可使彼送死。要之,提备严密,威声远畅,彼不敢动,上策也。”    蒙古军队在征服云南各部之后,即着手向南宋进攻,东线指向广西,自杞国首当其冲。担任南宋两广前线统帅的李曾伯在宝祐六年(1258年)八月的一篇奏状中报告说:蒙古军因为“饥荒”,“欲出交趾、自杞等处讨粮。”继后又在《桂阃文武宾校战守题名记》中谈到这年秋天的军情:“是秋,寇犯州邑境,赖我师遏之不致深入。”蒙古军队既已犯南宋之“州邑境”,则当已越过了在宋辖州邑之西的自杞之境了。这在李曾伯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所呈《奏边事及催调军马》中得到印证,是奏《题黄》说:“蒙古军于冬盘泊横山,窥邕州,犯武缘(今广西武鸣县)”。该奏又称:“敌人自正月退回,驻扎大理、自杞两处。”据此可以判定,蒙古军队于宝祐六年(1258年)秋占领了自杞国的主要领域。至于蒙古军暂时退兵的原因,李曾伯也言“天毙以瘴,兵扼于险,使之不得志以遁”。蒙古军暂时退回以后,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向前攻击。《奏边事及催调军马》据间探人田进自路城(今广西田林县潞城乡)的报告说:“敌寇兴兵打罗殿了,要分一项出莫大王路。”又据从利州(今广西田林县利周乡)的报告说:“其敌人在自杞管下莫贾墟造方仓一百七十八座,及敌人攻打罗殿国,其国已拜降,及在自杞一带修路,阔一丈有余。”而此后自杞国之名也随之消失。
    自杞国既为南宋大理国时期之一番国,必有其都城,但由于资料的阙如,就如同古滇国、古夜郎国、罗殿国一样,实失于考。只能依据自杞国方位、后人传说及其遗存物诸端,试加以说明之。尤中先生在《南宋时期西南边疆的民族政权》中依据对南蛮通道里程的分析,认为“……一程至自杞之境名曰磨巨(兴义),三程至自杞国……”。此处,磨巨为自杞国东部边境,三程至自杞国指自杞国都城。按里程推之,自杞国都城当在今泸西县境内。泸西,古称弥鹿部,明朝立为广西府。据清乾隆《广西府志》载:“原为东爨乌蛮弥鹿部所居,大和间(公元827—835年),南诏蒙氏并其地,宋时析为师宗、弥勒二部,大理段氏莫能制。”《云南地方沿革史》记载“弥鹿部,城名必罗笼,在今泸西,南诏以来,世为弥鹿部所居。”《元史·地理志》:“弥鹿部(今泸西县),唐初为羁縻州,东爨乌蛮弥鹿等部所居。”《元混—方舆胜览》:“弥鹿部,城名必罗笼。”《云南辞典》载:“云南历政区建置表中:必罗笼(泸西城)。”大理国时期的泸西城是旧城,元代置广西路才迁建于现在的城址。旧城镇的百姓中还代代相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旧城曾是一座古城,不知哪年哪月被一场大火烧毁了,古城后来东移30公里,迁到了现在的泸西城。古城搬迁时,用的砖是由人工排长队传递过去的,旧城遗址只有破砖瓦和埋在地下的房基石。最近一些学者认为,泸西县的城子古村就是当年自杞国的都城。


自杞国家图.jpg
发表于 2018-7-28 23:01:35 【手机网友】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29 22: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杞国遗址陆良有“宗杞”,名曰“杞家坡”,既现茶花之侧的“中纪”。据现分散多地的纪姓家谱叙述,其祖为“六凉纪家坡”,后因世道不倡等等原因家族各奔东西四处落难并因年代久远而原址、原姓异化而难以追踪了……希望现纪姓的后人们,有谁能叙补出这一段历史为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4 15: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自杞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4 16: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有些不明白,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应停留在记载上,而是要深入实地考察挖掘呢!我现在最关心的,是“陆樑”与南樑州”及“樑王和小樑王”的分封关系?!以及云南在晚清到民国的时候不呼“滇”和“云南”,而要改称“三迤”及它的地域划分等历史来源?而这些,史书上似乎没有什么线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4-20 01:14 , Processed in 0.0480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