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59|回复: 8

[文化] 西汉同劳县、西晋同乐县故址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10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汉同劳县、西晋同乐县故址考

  岳雁文

(曲靖市陆良县文化馆 云南  陆良  655600)

摘要:陆良历史上曾名同劳、同乐。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录及亲自走访考察,就西汉同劳县、西晋同乐县故址问题重新进行论证。按照历史记录的爨氏分布地域,从西汉置同劳县的族属、自称、发展源流、习俗及陆良坝成因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解读。对弄清陆良故址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关键词:云南地方史 同劳故址、 同乐故址考证
陆良县历史悠久,早在周末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庄蹻主滇,县境即为“滇”领属。西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南夷尽平,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地区设置益州郡,辖今云南境内二十四县,“同劳县”即是二十四县之一。
益州郡在曲靖区域范围内设有“味县、牧莫靡、同濑和同劳”四县,“同劳县古城”建县筑城的历史与曲靖“味县古城”同龄。味县古城地点不论曲靖城南(三堡)城西(三岔)还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同劳(乐)县却没有,从同劳到同乐、旧州、芳华、河纳、鲁昌,到陆良县城,城址一个个跟着换,谁也说不清。
据《爨宝子》和《爨龙颜碑》记载:爨氏为同乐县人,自汉代班氏辗转至蜀滇,经几代人的奋斗,成为南中大姓。从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到唐天宝年间,爨氏治理南中四百余年,如果从西汉末年见于诸记录算起,到爨氏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前后大约七百年时间。
可这强大的大性爨氏家族,多么辉煌的一段历史,如今留下的这是两块爨碑,“同劳县古城”和“同乐县古城”更没有任何记载。同劳县在历史上存在300多年,到了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同劳县为同乐县。这时的同乐县属建宁郡。据有关史料记载:南朝宋、齐、梁时期(爨氏治理南中鼎盛时期),同乐县曾为宁州治所中心,是政治、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这一时期因爨氏的入迁,以汉儒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夷民)相融合,开创了较高的“爨文化”。聚居在陆良坝子四周的夷汉先民便逐渐向东南移到盆地半山腰居住,同乐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随之由西部逐渐向东南移到盆地(坝子)半山腰。经历:两晋、南北朝、隋、唐各代。
到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南诏灭爨后,为了巩固其在原爨氏统治区的统治,将其地(西爨)迁二十万户于永昌(今保山)等地。废同乐县,同乐县治中心城池也随之废弃。又隶属拓东节度,更名为“夔鹿弄川”。故此今保山等地尚有爨氏遗裔,如“寸”姓等。
两宋时期,自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郑氏灭南诏后,先后建立了“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短暂的政权。公元937年,段思平联络滇东三十七部推翻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段氏改拓东节度为鄯阐节度,同时改“夔鹿弄川”为“吾彦甸”。
1974年10月,陆良县河东堡当地农民防洪取土时在河东堡村委会河东村北,挖出了数百件火葬罐,这些火葬罐或陶制或瓷制,其形制独特,图案精美,经断代分析为宋元明清时期的火葬罐。可以推断在唐宋元明时期,陆良坝子周围半山区的先民在自然的演变和人的作用下,水域于下降,海拔在1839至1849上下的村子,在夏秋洪水季节也已露出水面。人们已开始向坝子岔地中的屿洲低丘部移居。故县治迁到今旧州一带。今曲靖一中的《三十七部会盟碑》记录了大理国征服今滇东地区后,与包括“落温部”(今陆良)在内的三十七部在石城会盟之事。南诏、大理国时期,今陆良曾几经战争却难,几易其名,同乐之前的邑(夷)长所居城池和县治中心城池也随之荒废。
元宪宗三年(公元1254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了大理政权,前期改“落温部”为“落温千户”治所仍在今县城东北之旧州,下设“芳华、河纳”两“百户”。后期又废“千户和百户”。改设“陆梁州”及芳华、河纳二县。旧州县治虽置为陆良州治,然规模不够广阔,居民、街道、集贸也不完备,仅州署官员,吏役所驻。州治旁另建有驻城一座(今小堡“月牙江古城”),芳华县治设于今芳华“田心古城”一带。河纳县治设于今大莫古河纳村一带。现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寺及巳损毁的龙凤寺、小堡月牙江古城、旧州古城、芳华田心古城、河纳废县古城等,是元代陆梁州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发展的重要佐证。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沐英率军征陆梁,号召部族归顺,时“鲁昌”有酋长刘氏兄弟结寨反叛,被沐英举兵讨平。时值六月,天气阴霾清冷,沐英以古有“变作人间六月冷”诗句改为“信是深山六月凉”命改“陆梁州”为“六凉卫”。因“六”与“陆”同音,也写作“陆凉州”。此时的陆凉州,仍辖芳华、河纳二县。当务之急在于设卫控扼边民,因此先在鲁昌筑卫城。
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陆良山洪发,大水冲入城内(鲁昌卫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因水患而将卫城迁至南盘江畔北今陆良城。
陆邑古城遗址虽多处,但并非所有古城都为州治、县址。大多为邑长所筑之私家(居住)城池。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古同劳(乐)县故址,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朝代的更迭,行政区域也随之更迭,加之今陆良县对此吏实在明代之前缺乏文字记载,明清始编写《陆凉(良)州(县)志》,因当时限于历史资料、交通信息等条件,很难对几十世纪前的问题作出全面系统寻根究底的考证(如:西汉时期的同劳县,据民国《中国历史地图集·云南册》及民国《陆良县志》载:“治所在今县城鲁昌一带”)。所以在州县志古迹条中,便含糊其源的记述,后人也就延用此记述。因此,要弄清古同劳(乐)县故址,还需要透过两千年前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云南的开发历史和文物考古等方面来思考鉴察,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我们从陆良坝成因上来看,它是一个断层陷落的湖积盆地,或称“断拗湖盆”。它是地壳结构在发生大面积抬升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局部错断而陷落,龙海山由于断裂,上升作用而隆起,高出坝子600—800米(最高海拔2687米)。绵延在西部的牛头山(最高海拔2493米),断裂在永清河附近,出露不太明显。这两个断裂带和断层以西的局部拗陷组成了陆良良好的天然湖盆。
陆良湖盆形成的同时,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径流(大气降水除去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也汇集成了江河。古时的南盘江称“温水”,在汇集了上游沾益和曲靖2486平方公里的径流,经竹子山和龙海山之间的关咀出口(响水坝)自北向南流入陆良坝区。又汇入发育在陆良四周山地20余条大小河流以及许多泉溪(旧志称:单从龙诲山断裂带上流出的龙潭水就有18处),山洪等884平方公里的径流,这样汇集在陆良坝区的年径流总量达10亿余立方米。但由于狭谷河段(西桥上下约5公里左右的河段是石灰岩河床,河底高于上游河床1.5米,河槽狭窄,阻碍洪水畅泻,径流量远远大于泄流量,陆良坝区就成了沾、曲、陆三县滞洪、泄洪、排涝的总汇,形成了江海连片的“水域”)。陆良洪荒时代的这个面积巨大的高湖泊,史书尚无记载,明国初年的《陆良县志稿》称中源泽为“滇左巨津”,后又称“滇东大泽”。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0 10: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古时代的“滇东大泽”形成以后,也经历着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从1977年在鲁昌村出土的3件有锻石锛;下半年在小洋沟村旁,地表下两米处出土石斧一件。经专家鉴定:其4件器物为新石器晚期的器物,说明陆良坝区早在原始社会中后期的新石器时代(冬春枯水季节)就有人类活动。
夏秋雨季洪水暴涨,最大泽面可达1000余平方公里,水面范围北起响水坝,南至五峰山、终南山麓和杜旗堡(海拔1918米)、薛官堡(海拔1893米)的低凹等地。东部边缘自北向南,大致沿着龙海山脚的平山口到南部的大龙潭(海拔2100米)、泉丰、如意龙潭(海拔2185米)、直到汤官箐(海拔1927米)的低凹一带;西部边缘则自北向南,从马长湖山麓(海拔1868米)、大桥村(海拔1862米)、新发村(海拔1864米)、青山(海拔1851米)、西桥(海拔1845米)、南昌(海拔1847米)、山坡子(海拔1846米)、西朝冲(海拔1849米)、麦子河(海拔1865米)到薛官堡古城(海拔1884米)的低凹一带。冬春枯水季节,水深也随之变动,从数十米降到几米。坝区西南部的鲁昌(海拔1833米)、四河小洋沟(海拔1833米)一带,虽冬春枯水季节有露出水面的荒地,但不适合建城居住。
大约在两千年左右的秦汉时期,滇东大泽就已逐步干涸,随着盆湖水域的逐步下降缩小,岔湖逐渐演变为岗丘突起和若干大小湖泽江河错交的岔地,在岔地中湖泽之间州屿与边沿部分已开始有少数僰人(秦开五尺道,其道从四川宜宾南下,古称“僰道”。汉称“南夷道”、“朱提道”)先民生息活动。今日的陆良坝区当时尚是湖泽遍布,人烟罕见,不可能有僰人居住,大多数僰人先民均是环绕岔地西南、西北的高出湖泽水面的半山腰(海拔1860米上下)地区聚集居住,特别是在南部地区,从事农耕、游牧、狩猎等活动。因此今杜旗堡、薛官堡、庄上、嘎古等今大莫古地区。还有西部的小百户、天花、永清河及西北部的芳华、石坝等地区,是当时自然条件优越,人口较集中的发达地区。1983年在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古墓地出土的文物西汉青铜矛及2012年8月中旬,对薛官堡周家坟和唐家坟墓地发掘,清理墓葬100余座,发掘文物200余件。对出土器物分析,该墓地为西汉土著部族的公共墓地,该墓地的发掘证明西汉时期汉文化进入西南夷地区与周边土著文化的相交、相融。
首先,可从龙海山龙凤寺山脚的湖水印迹看,湖水印迹海拔在1845米至1860米上下。(2016年2月11日,地球图库得知)可证明陆良坝子在唐朝之前,海拔在1845米以上的村子,夏秋洪水季节是露出水面的。旧州村海拔1845米上下和小堡子村海拔1852米上下的地面巳露出水面。鲁昌村海拔1833米,四河小杨沟海拔1833米,在夏秋洪水季节水深十余米,不能建城居住。
其次,从陆良大堆子分布情况中得到确证:陆良“大堆子”是陆良民间对“梁堆”古墓的一种俗称。主要分布在陆良县北部和西南部的丘陵缓坡地带,板桥石坝大堆子(5处)分布在陆良县蔡石坝和郑石坝两村附近的山林和丘陵地带,海拔1853米至1863米之间,嘎古大嘴子(8处)海拔在1885至1899米之间,兴仁三堆子(3处)海拔在1884米,山坡子大堆子(9处)海拔在1845至1853米之间(美国人修建飞机场时已削平)。关于“梁堆”墓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考古专家在陆良境内和云南省其他地方对此类型墓葬考古发掘证实,梁堆墓为汉晋至隋唐时期的“南中大姓”之墓,时代为魏晋南北朝居多,也就是西汉同劳县和西晋同乐县时期大姓家族之墓。
再次,从陆良县坝区地名的历史来源看:今日中枢、板桥、三岔河和马街等坝区的304个标准地名中,除元代建立的白塔(大小)堡子、(大小)垢旬,达子村等4个地名外,其余一半以上(56%)均明确为明初至清末大批汉族移民迁人定居后命名的,这也说明了距今一千两百年多年前(唐宋之前),陆良坝区尚是一片无人居住的水域。
再其次,可从秦汉至唐朝时期的交通通道来看:一是由薛官堡古城为起点沿东南师宗,罗平达牂牁郡(驻贵州遵义)。 二是由薛官堡古城为起点向西至天花古城、西山古城,在向西延伸,经大街宜良九乡、北古城等地直达滇池地区。三是由薛官堡古城为起点向西延伸,经庄上、乱泥沟、挪岩、天生关、路南和摩站、宜良九乡、北古城等地达滇池地区。四是由天花古城、西山古城为起点,沿西北部地区,高栗树、长坡、曲靖廖郭山达曲靖(味县),即蜀汉时南中郡治中心来降都督驻地及宁州治所中心交通孔道,如今这些古道痕迹尚存。
在古道痕迹道路上有薛官堡古城遗址、天花古城、牛(首)山古寨、西山古城。这些古城寨历史上曾有的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的是当时邑长(即夷长)所筑的私家城池。据清朝乾隆、道光、民国《陆凉(良)州(县)志》以及明清以来《云南通志》古迹条载:“西山古城,治西三十里,为昔日夷长所居,今壁垒犹存。”以此推断,自汉武帝在云南省境置初郡,历蜀汉、两晋、南北朝、隋、唐天宝年间,中央王朝对云南均是施以羁糜统治,遥授本地部族首领(即夷长)为地方行政长官,通过这些部族夷长来笼络当地民族。这西山古城就是当年同劳县邑长所筑的城池。
据天启等《云南通志》及《陆凉(良)州(县)志》古迹条载:“牛山古寨在县城西北天柱山之半,周广数百亩,址垒甚圆,莫考所筑。”又据《云南古代各族史略·建制活革表》载:“汉 ·蜀汉时同劳县在陆良县西。” 综合上述考证:蜀汉及两晋、南北朝时的同劳(乐)县是建宁郡、宁州的中心腹地。”因此,牛山古寨有很大可能是爨氏当扭沟营寨。
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建置沿革表载:“汉、蜀时同劳县治在今陆良县西。”又据清乾隆、道光、民国《陆凉(良)州(县)志》古迹条载:“天花县治西北六十里,昔有奇花献瑞;每日三剑三放,开经数月不萎,故县名天花”垒址犹存。
    天花古城,位于今县城西约三十公里的小白户镇天花村西约300米处,村东有约50米的溪边,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的河谷中。四周为苍翠的丘陵低山环抱,谷中尽皆红壤沃土,有长流清泉纵贯中部,山泉清秀,自然条件优越,还有丰富的铁矿,有利于生产、生活。且与南中交通大动脉地区(滇“五尺道”)临近,是首当其冲受楚、汉及滇“益州郡治”中心影响开发较早之地。
    据《南中磐石·爨龙颜》第二十二回载:“这些都属天花地界为同劳县治。”再以昔日陆凉(良)州(县)的管辖区域看,西面远达今宜良北古城、九乡、大哨等地,北面直抵今马龙李子沟、南沟、添福山、曲靖黄泥堡、越州一带,是“同劳县”的管辖境域痕迹。由此确证“天花古城”是“同劳县”的县治中心所在地。
据史料载:同劳县一直沿用至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从县境内现以出土的数十件较精美的两汉青铜器,铁器等文物看,今陆良以“同劳县”命名存在300余年,由于地处“西南夷”(今整个西南地区)南中及益州郡之腹地,一大批从中原迁来的汉族移民与原来当地的土著相融,共同劳动,共同开发,其经济、文化和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西片区的开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坝区有肥沃的土地,其住所也向坝区半山腰转移。
据1965年在庄上村委会坝岩村(海拔1865米)出土的《爨龙骧刻石》上刻“太和五年岁在辛未正月八日戊寅立爨龙骧之墓”20个字,是碑立于东晋太和六年(公元371年)。1908年发现于大莫古镇戛古村的《祥光残碑》,此碑虽残且泐蚀太大,字迹多模糊不清,但从可识辩的十分之一的文字中,可确认其书体介于《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之间。除《爨宝子碑》发现于今曲靖杨旗田,其三碑均在陆良坝子西南部的丘陵缓坡地带,且可以断定爨氏同乐故居(故址)亦当在距离此区域不太远的半山坡地方。
从清代陆良的航运史来看:据《陆良县志》载:“清代以前,部分江道与湖泽相连为一片水域,清末直到解放前,中源泽还是马街、三岔河、县城与曲靖、沾益水运的重要航道。”据民国初年版《陆良县志稿·狠碎条》载:“清康熙十年辛亥六月大风,城内居民赵东山赶场返回,从象咀乘船,行至中源泽中,大风覆舟,淹死甚众。” “光绪八年壬辰大水,六月二十四海中(中源泽)大风覆舟,溺死甚众。”说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陆良县江河湖泽航运已颇具规模。
1971年在马街镇小西营出土的铜鼓,直径80.5厘米,高51厘米,被称为“云南铜鼓王”。其中心是十二芒的太阳纹,鼓面有四只立体青蛙,腰部有四个耳,鼓身密布纹饰,使这面巨型铜鼓显得瑰丽而繁缛。经专家研究鉴定:是东汉至北宋年间的器物,其可能也是大风覆舟沉浸于水中的爨氏使用过的礼乐器之一。从中国的造船史看,秦汉时期造船业已得到迅速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从象咀(响水坝)乘舟,利用“滇左巨津”广阔的水域作为长途来往航行的交通运输通道直达中源泽舟上,经庄上村东北部底凹河谷达庄上新坝,达薛官堡古城。
    薛官堡古城遗址座落在今县城南17公里的薛官堡村东南角落磨盘山麓,海拔1884米,城池东西长780余米,南北长490余米,四周有40余米宽的护城河。现尚存断断续续的土坦约150余米,底宽约80米,高1-3米,城内现垦为水田,据当地人称:在50年前,还有极少数城砖出现,今水田中时有灰白色瓦片出土,城址附近曾出土过多件汉晋时代的青铜器。北面护城河和村子护城河共用,相传两城之间有两道坝净水争流美景。
    今薛官堡村子(海拔1894米)也是一个古城池的遗址,东西南北护城河尚在,宽40余米,北面护城河人们习惯称“北卫河”,北卫河直达庄上坡至海界有2500余米的平地,村子东西长1300余米,南北长350余米,今存有东西炮台(瞭望台)两座,村中的“五步三拱桥”和东西两头的“两步三眼井”尚存,西面三眼井还在使用。
    2012年8月文物部门对村南的周家坟和唐家坟(海拔1889米)的墓地发掘考证,是陆良境内迄今准确认定的唯一一处青铜时代墓葬群,也是曲靖市目前发现的大型青铜墓葬群,闻名于世的《爨龙颜碑》也是从两城东南面一里左右的大红坡搬运到此村的斗角寺保存,因此推断:此两城是西晋至唐中叶爨氏治理南中的同乐县治。
据明万历《云南通志·陆凉迹条》载:“木栅羲城”在中原泽洲上,其南有“骑思笼城”。民国版《陆良县志·古迹条》载:“木栅羲城在中原泽洲上,大理蛮酋所筑”。“骑思笼城在治南大理蛮酋所筑”是受民国版《陆良县志》及《中国历史图集·云南册》载:“治所在今县城南鲁昌一带。”之引导。说成“木栅羲城”位于华侨农场马房,“骑思笼城”位于今县城南效鲁昌村。此二城并非“大理时蛮夷所筑”据有关史志记载:大理是继南诏之后,置落温部设治于今旧州。此二城实为西晋、南北朝、隋唐之时爨氏故地。根据方位来看:鲁昌城是在中源泽尾闾,而是在今华侨农场马房西面,并非中原泽洲上。由此确证:中原泽洲上的“木栅羲城”是今薛官堡村址,其南“骑思笼城”就是今薛官堡古城遗址。
此两城故时紧靠“滇左巨津”,是“有险可守”的关隘和城堡。“木栅羲城”地势平坦,是最大最重要的城堡(县城)。“骑思笼城”依山傍水,附合古人风水学选址要求。
    经上述诸方面考证:西汉同劳县故址并非今日之“鲁昌”,而是偏居于今县城西约三十公里的小百户镇天花村西约300米的“天花古城”。同乐县故址也并非今日之“鲁昌”,而是偏居于今县城南17公里薛官堡村址的“木栅羲城”和村南的“骑思笼城”古城遗址。
参考文献:
1、明万历《云南通志·陆凉迹条》
2、方国瑜 主编《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新纂云南通志》
4、《乾隆周志.陆良卷》
    5、俞智英《陆良古城寨拾遗》陆良县文史资料 第五辑
    6、王平《历史上的陆凉海和中源泽》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
7、俞智英《同劳(乐)县境域今叙》陆良县文史资料 第五辑
8、俞智英《陆良昔日的江河湖泽航运》陆良县文史资料选辑
    9 、《陆良县地理志》
10、《陆良县志》卷二议
11、《南中磐石.爨龙颜》
12、蒋吉成《古城同劳》爨乡文化风采2007年1月
曲靖市陆良县文化馆  岳雁文  电话:13769806826  欢迎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21:15:00 【手机网友】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南诏灭爨后,为了巩固其在原爨氏统治区的统治,将其地(西爨)迁二十万户于永昌(今保山)等地 。     一一一怪不得保山人口音跟我们陆良很相同!我过去一直很疑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21:17:17 【手机网友】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9 23: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0 15: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4 21: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不错,可惜这点LOGO和海报设计得太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5 10:4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良 怕是也该恢复旧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5 11: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下长点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4-20 15:05 , Processed in 0.05263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