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陆良论坛 返回首页

猪猪的个人空间 https://www.luliang.org/?441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街谈巷议 谁为空巢老人之死负责

已有 269 次阅读2012-7-3 13:15 |个人分类:空巢老人| 谁为空巢老人之死负责

街谈巷议

谁为空巢老人之死负责

《云南日报》9版<社会周刊>

2010年11月8日星期一和2010年11月15日星期一 

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347

http://www.admaimai.com/NewsPaper/NewsletterUrl.aspx?id=347

本期主题 谁为空巢老人之死负责(上)


心有千千结    [合婉娴/作]

 一、老人之死警醒了谁?均 虎

 惊闻一名独居的空巢老人家中去世5年被发现已成枯骨的消息,令人震惊!

 老人死得非常孤独、悲惨,令人警醒,让人反思!这不但是老人家庭的悲哀,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之痛,特别是老人之死背后所折射出的人间冷暖、亲情友情及人与人之间的无情、冷漠和麻木,正在拷问着人们的社会道德良知!

 文中的老人既然生活在城市小区,而且有自己的住房,说明老人曾经的经济和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但为何落得如此惨景,真不知其子女及亲属都到哪儿去了?邻里关系为何变成这样?如果是退休老人,那曾经的单位和同事是怎么关怀的,社区对其居民又如何实行管理和救助?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得到证实,特别应引起当地基层组织的高度重视,认真调查落实,并及时对老人进行善后处理,让老人安息,尽量减少社会不利影响。

 空巢老人的问题不但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为此,希望当地公安、民政和社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紧密配合,联合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老人的子女及其亲属等方面的情况,并严肃追究其责任!如果属于退休老人,其原所在单位应该给予老人必要的人文关怀。任何成年子女都应切实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和责任。无论邻里还是社区,都应该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救助,切实帮助空巢老人排忧解难,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实事,真正让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二、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蒋绍庭

 空巢老人之死,从法理上讲,似乎谁也不应该担当罪责,从道德层面上讲则都应承担责任,但这些都是“马后炮”,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病而无人帮,死而无人知”的现象,这才是深层次问题。

 空巢老人现象是现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突出问题。在城市,一些老人或子女在外地工作或不在身边,逢年过节才回一次家,父母平时的生活根本无暇顾及,邻居之间又较隔膜,即使同楼道的邻居也老死不相往来,老人们生病了,也无人帮助,俗谓“远亲不如近邻”,邻居的帮助是时刻都有的。

 可以入养老院。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没有子女的老人可优先进入养老院,这样,因年龄接近和生活经历相仿,老人与老人之间有更好的心灵沟通,生活也比较愉快一些,解决心灵的孤独或生活的孤独。但需要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建设养老院。另外,要大力加强宣传,破除“没有人养才送养老院”的传统观念。此外,在社区应设立专门的帮助老人的电话,只要老人们有病就及时上门服务,社区或村组干部多到老人家走走,多关心老人们的生活,时时嘘寒问暖,邻居也应多关心身边的老人,尽到邻居间的道德义务。

 三、亲属、社区要承担责任汤云明

 一位孤独的老人在死亡数年后才被发现,这可以说是社会的悲哀。空巢、孤寡老人的生活、生命、尊严应该得到最起码的保障。

 在社会化养老还不够健全或者说老人还不习惯到福利院养老的今天,子女应该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即使老人有收入,子女也应该尽到看望、陪护、关照的义务。所以说,如果老人有子女等亲属,应该追究其法律和道德责任。如果是孤寡老人,那么所在社区就应该为这些孤寡老人负主要责任。

 另外,因为城市生活节奏日益繁忙,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一些企业改制后对退休职工不闻不问、社区工作人员也没有主动的了解、走访这些老人生活情况,都造成了不少空巢老人生病了没人照管、看护,甚至于去世多日也没有人知道的情况。养老问题应该和社会物质条件一起提高、进步,社会各界都应该营造一个好的爱老、敬老的氛围。

本期主题 谁为空巢老人之死负责(下)


终于有人来看我了!

 一、再造和谐邻里关系李 岩

 现代都市就像一座座钢筋丛林。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

 曾有机构做过关于“你认识你的邻居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和邻里的关系一般甚至冷漠。59.32%不认识邻居。其实,不仅仅几个小区的事,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对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感到不满。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清楚这个道理,但似乎总是缺少一个平台。一个现代化的社区,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更需要相应的“软件”配置,即良好的邻里关系以及温馨的社区氛围,俗话说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城市和谐邻里关系需要每个人用心营造。

 二、独居老人应纳入社区管理李伯成

 如今,在大城市里,楼高了,人情味却淡了,虽然是面对面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但如同陌生人一般,老死不相往来。

 谁来管理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呢?笔者认为,还是社区来管理较妥。社区作为最直接的街道居民行政管理机构,对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应逐一登记,建立档案。特别是对一些孤寡老人,社区要有专人负责他们的生养死葬问题,定期过问他们的饮食起居。老人去世后,其房产由社区处理,让社区做到有偿服务。以后类似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多,应建立专门账户,做到专款专用。

 三、健全空巢老人服务功能朱翠英

 说话没人听,吃饭没人陪,生病没人看,孤独与寂寞伴随,这就是因子女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之后,独守“空巢”的独居老人的生活现状。如何让这些老人也能享受到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会管理。

 健全空巢老人社会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医疗救助、困难空巢老人养老补助制度;加快空巢老人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协会作用,摸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健康老人为疾患老人提供互助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定期上门为空巢老人开展医疗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采取优惠扶持政策,兴建规范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机构。

 四、拼家养老值得关注赵子程

 一些年迈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乏人照料,随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危险和意外,谁来关心这些空巢老人?最近,外地兴起的“拼家养老”方式,可以说是养老模式的新尝试,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所谓“拼家养老”,即由几位空巢老人结成新的“家庭”,在生活上彼此照顾,情感上相互依靠,一同享受晚年。“拼家养老”这一新兴事物与美国的社区养老制度有一定的相似性,美国的普通人到了晚年一般都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搬到老人公寓里去住,入住者只需拿出自己的1/3收入,剩下费用缺口全由政府埋单。

 完善养老制度虽然迫在眉睫,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种“拼家养老”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建议推广到街道和社区。

 下期话题

 见义勇为为何“前”“后”为难

 昆明市盘龙江边,23岁的酒吧服务员周鑫见到有人落水,勇敢地跳了下去,女子获救了,但小周失去了年青的生命。获救者及亲属的冷淡,让周鑫的父母及亲属感到寒心。为什么屡屡出现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为什么“前”“后”为难?请你参与讨论。

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0-11/22/content_233847.ht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6 18:29 , Processed in 0.0286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