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1:36

四个问题就完成家庭教育


分享:有位父亲,从来不辅导女儿做功课,而是每天跟女儿聊十分钟四个问题,就完成了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是培植女儿的价值观,教育女儿养成对真善美的鉴赏力。 第二个问题是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相比之下,很多家长这样问孩子:    1、你今天在学校挨老师批评了吗?

2、你在学校打架了没有?

3、你今天上课有没有再乱动?

4、你今天听老师的话没有?

5、幼儿园的孩子一见就问你吃饱没?



      很多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其实是不会问话,只会作些反面的提问。家长们你是怎么样问的呢?。。。。。。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3:30

改变孩子拖拉的五大招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让孩子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

    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好建议 仅供参考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5:26

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的时候。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你知道什么对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吗?
  在孩子面前,我们似乎都是上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一种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挟持他的心。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

   

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呗。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要求、期望、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吗?
    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给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地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
  我们对教育应持什么态度?将它的意义下降到最低。没有人需要教育,他们需要自我教育。

   

别把孩子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来从更深的层面理解教育。

   

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标准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检点一下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你期待他学习好,你期待他做个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吗?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这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吗?我们对我们的小孩没有期待,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呢。
  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觉得是这样吗?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内容较多,后续】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5:59

【续前】
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吗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
  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与你内在小孩的关系——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你明白要点吗?家庭中出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与他自身问题的外在投射。假如你与你的小孩出现了关系障碍问题,要解决的话,请深入你的内部,发现你与你念头的关系。理解你的想法,就会调解你与他们的关系。请注意这一点,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呢。



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
  在教育之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这是在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社会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它开出了家庭或社会的优点,同时它把整个家庭或社会隐藏的毛病也给开出。如果一棵树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我们该深入何处对他加以帮助呢?显然,家庭和社会是根源。
  原来的宇宙是没有问题的,那是一个无问题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发现了问题,那问题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当心不向宇宙投射问题,宇宙怎会生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问题重重的世界,那么,反诸向内,去探究你的心。问题一定出现在那里,是投影仪出问题了。
  心就是一台投影仪,如果你在生命的画面上看见了问题存在,那么请看一看你的投影仪吧。如果你发现在孩子教育上存在问题,解决的方式一样:先看看你自己的投影仪,然后再检查别人的投影仪吧。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之道呢。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
  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教育是一种自醒的途径,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7:11

【转来交流】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一转眼,和您的孩子朝阳相处已上年啦,我们陪着孩子一起成长。我们渐渐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进取。其实,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很难,我们只需要把握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培养一个懂事明理、善于学习、自主独立、自信积极、快乐感性的孩子,和他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一、培养懂事明理的孩子

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做一个好孩子的必备条件。但是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而是要成为懂事、明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会盲从他人,而不见得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懂道理的孩子善于分析每件事背后的原委,他们会在父母讲的话有道理时百分之百地服从,在父母的话不完全正确时则会与父母主动讨论、交流——这样的孩子才是既尊重父母、又坚持原则的好孩子。孩子们的成长既需要启发,也需要纪律和规矩。他们既需要培养自信,也需要学习如何自省。关于“规矩”,我总结出了四条定律:定好规矩,但首先要把与规矩相关的道理讲清楚,不能盲目地要求孩子服从;在规矩的限制范围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违背了规矩,孩子将受到预先讲好的惩罚;规矩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发挥启发的功效。

另外,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眼光要放长远些。好的父母能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他们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以建议和帮助,他们更善于引导孩子,善于和他们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期望或价值观。

二、培养善于学习的孩子

在今天这个素质教育的学习环境里,我们很难完全忽视孩子们的课业成绩。但是,孩子也要面临一定的压力,我们不要总是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在他们身上。太高的目标或不合理的期望都只会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产生对不起父母的愧疚感。因此,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只要他们尽了力就好;不必总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其实,对孩子来说,打好基础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有一句格言说:“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这句话真的非常有效。

三、培养自主独立的孩子

该如何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呢?我在这里提出五个“要”和五个“不要”:

五要:

1、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预先规划或收拾残局。要让他们在失败中学习,不要什么都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以提高孩子的判断力。

2、要把选择权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将比从你的正确指导中学到的多得多。

3、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台湾作家刘墉说:“以前我也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培养了他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从正面与孩子沟通——例如:应当说“你的责任是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而不是“你的房间又乱七八糟了”。当孩子没做到时,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4、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

5、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童欣以凡事负责而闻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他的妈妈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的妈妈会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后来回忆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五不要:1、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引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最好不要说“不准玩电脑”,而应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电脑,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应该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会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加努力地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2、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帮助人进步的必要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坚强起来。

3、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4、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这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

5、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选择。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四、培养自信积极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潜力的“放大镜”。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的那样:“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成长在一个期望高,只有批评没有夸奖的环境里的孩子很难得到自信。相对来说,一个积极夸奖、正面回馈的环境会激发孩子的自信。给孩子正面的回馈。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

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

五、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一位名人在回答别人问的“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怎么样”这个问题时,他只是回答道:“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最终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掘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家长应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应该让孩子有机会抒发他们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孩子表面会变得听话,内心其实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但很遗憾的是,那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或负面的、生或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重要。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的孩子不会从片面强调竞争的教育方式中获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之骄子处处受到褒奖,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异乎寻常的优越感,并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六、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母亲)的什么地方?”他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她)说。”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成大人。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谈理想、学习动力、娱乐、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等等。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问他,他一天经历了哪些事。如果他告诉你,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那么,不要训斥也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先对他保证你不会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就必须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的沟通渠道。

我建议您: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地和他们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就都是老师的事情;当孩子做了和自己期望相违背的事情时,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总之:

你给孩子什么?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如果你在培养孩子方面有好的建议或做法可以留言交流。

                                 祝你工作顺利!

溢意 发表于 2011-10-3 15:39:13

本帖最后由 溢意 于 2011-10-11 17:00 编辑

人体各时期的上善治水


认识怎样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修志、中年修德、老年养福,
(一)胎婴期的“上善治水”
婴儿完全处在先天状态,没有后天的行为能力,这个期间的治水基本属于被动期,只能靠父母来完成。
诵读高能量的经典和播放自然优美的音乐,通过光波、磁波、电波、声波的传导,使子宫羊水和体液、血液、脑脊液的震荡产生功用,自然就能让胎儿得到全方位的营养,
将经典中的智慧能量全息性的镶嵌在胎儿的心中和大脑中。婴儿出生后,父母诵读或者播放上善的经典、音乐,同样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带孩子去游览山水名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让孩子接受阳光的沐浴,也是一种无为的“治水”方法。家庭的不和谐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处在先天状态的孩子脑脊液清澈,记忆力强,拥有立体图文记忆方式,不好的言行和环境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影像,
在智识形成后,这种不好的信息因外景相似而有所触发,干扰自身的思维。
(二)幼儿期的“上善治水”
幼儿的后天意识逐步产生,而先天慧性和后天意识交织,让他们难以分辨,所以分辨能力的引导就是这个期间”治水”的关键。老子的“居善地,心善渊”就是”治水”的最佳方法,这个期间家长的有为正性引导和不言之教具有良好的导引作用,
用正确的经典诵读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记忆力,还可以用经典文理和能量杜绝坏的、不健康的习性生成,
同时,经典诵读还可以对脏腑进行有机的排序和整合,弥补孩子先天五德的不足,从而达到性命同补的效果。
内脏水的清浊也影响健康。这个期间由于孩子的身体和思维都处于发育时期,科学饮食上也很重要。人类盲目的认为含有营养成分高的食物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儿童的脏腑没有完全成熟,不可能对过多的食物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过于丰富的食物,会破坏孩子后天脏腑的机能,从而造成脏腑疲劳和机能紊乱。孩子体内食物的堆积也会消耗人体的先天能量,导致体内精气神失调,性体能量供给不足,孩子思维滞后,智力降低。
(三)少年时期的“上善治水”
少年期间是智识形成期,是生命中的仁治时期,这个期间的“上善治水”必须从性和命两个方面同时抓起,
才能为以后行为举止的善、正、德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命在这一阶段处于生发期,后天智识逐步形成,对外界的事物逐步有自己的辨别和判断,正见、正识和正觉逐步形成,价值取向也初步建立。
但是,他们的所思所做往往全凭爱好来取舍,正确和错误的信息交织在大脑中,渗入脑脊液中,反而将大脑中的水搞浑浊,从而影响到五脏中性体的思辨能力,直接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虽然这一时期大脑和体内的水已经逐步落入后天而具有阴阳属性,但因为其直接由先天一之水化生,上善”治水”而能使水善,阳水本静,静而生定,定而生慧,静能让人少私而寡欲,定能让人的行为举止端正,慧能让人思维变得清晰,静定慧有助于这一阶段性命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利于这段时间进行常规的智识学习。这个时期的”治水”,同样可以使用诵读的方法,也可以加入一些太极拳和一些辅助形体练习,促进身体血液气机的流通循环,激发命体的活力。

四)青年时期的“上善治水”
人的身体处在发育期,需要有相的食物和无相的道德能量吸取性命所需的能量,这个期间的“治水”需要在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上进行正确引导。<?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青年时期是信德修持和培补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基本发育成熟,先天慧识退后,后天智识完全显现,
这个时期的”治水”就要以堵防为主,这里的堵并不是封住,而是进行有效的内分流,也就是有机的疏导。
这种疏导要靠正信,必须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来支撑自己的思维。
五行中土可克水,而土在五行物象分类表对应信德,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容易产生心动意摇的状况,进而耗散生理中相关脏腑的元炁,所以真信、诚信以及坚定道德信念的建立就尤为重要。

青年时期是修志的关键时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心中就不会产生妄想,身心就不会为此而受累,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呵呵,爱红社正好就是教大家这么做的,

(五)中年时期的“上善治水”   
中年时期随着先天肾水的日益消耗,人的身体体能和思维水平直线下降,这个期间“治水“就要注重养。
中年时期是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也是生命中先天和后天的水消耗最大的时期。大部分人的疾病就是因为在这段时期过于消耗生命中先天之水而引起的。
人们往往认为中年时精力旺盛,做事不顾身体的承受限度,放纵自己,透支生命能量,就会直接损伤性和命。
中年的人生阶段是人生中修德的时期,这个时期工作生活学习等范围扩大,接触的人也就相应多起来,
后天的智识思维就会比较活跃,所消耗的肾水就比较多,善正德的修持就显得尤其重要。
为人处事以善正德的标准来行事就会轻松,从而降低后天智识的消耗。
中年“治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需要正念和正信的支撑,还要长期坚持实践修爻补漏工程,才能让天一之水的真精和后天养命的浊精按照生命的正常生理机制而消耗。
(六)老年时期的“上善治水”
由于后天肾水基本枯竭,身体机能慢慢下降,内五脏运行减缓,有些脏腑功能下降,这就需要合理的濡养和有为法的补充。
老年是生命的最后一个周期,从生命的全息图中看,老年人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
根干枯则主干和枝叶就会因为缺少营养而难以旺盛,所以老年人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有很大的稳定和支撑作用。
如果在前期打好基础,那么老年养福就比较容易。
由于生理的原因老年时期先天库存的元精已消耗很多,而后天浊精基本不再产生,供应生命所需的能量自然降低,大脑思维运动和身体行动就会减缓。
这个时期的”治水”就需要有为法来进行辅助。
老年人的”治水”依然要遵循性命兼顾的实践,以修命为先。
可以采用经典诵读、抄写经典、太极拳等一些适合于老年人运动的方法。
体力和脑力劳作尽量少些,这样才能更好的颐养天年。
老子用“上善”来”治水”,上善就是上德,上德的内涵也就是道德。
老子所说的道德不仅指道德品格还包括道德能量。
多年以来人们对道德的理解仅仅局限在品格性上,简单的认为那只是一种说教,无视道德的能量性。
其实道德具有双重属性,即有精神性又有物质性,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我们的身体实际就是一个容器,所承载的是自己的道德,道德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身体健康和聪明才智,以及生存环境和机遇。
所以“厚德”才能“载物”,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道德认识的片面性,种种离德失道的行为作用于身内外,就会形成现代科学所称的暗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暗物质,却不知暗物质就是人类离道失德的行为所造成的,它残存在自己的灵光和身体之中,
影响人的健康和命运,影响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甚至影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上善治水”就是用道德的一级法则要求人们思维和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正是治理一个失范的社会中种种乱象的良方。

溢意 发表于 2011-10-9 07:58:41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引导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民间有几句传统的骂人话,叫作“不是人”,或曰“没人味儿”“畜牲!”等。这骂语的份量其实是相当重的,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被骂者做人的起码资格和条件;同时这话也说明,做人的标准是有底线的。
    李圣珍老师的“教育圣经”20条的第14条写道,我教育孩子的过程,有人说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喝住穿等生理满足的低级行走的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 赵雨林《学会跟孩子说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P40)
    “做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它指的是一个健全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它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总和。“做人”的内容是宽泛的,所有涉及人格发展的都构成“做人”的内容。要严格划定出做人教育的确切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孩子学会做人。
 
    (一)爱心与同情心的培养

    l、爱心的培养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家长是爱孩子的,而且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这是培养孩子爱心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孩子的情感发展是与家长爱的给予的程度及方法方式密切相关的。如果爱的种子能够结出爱的果实,这应是家长的最大的心愿;反之,如果爱的种子长出了恨的果实,这就会让做家长的很心寒。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情况都不鲜见。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必须要认识到爱是相互的。家长重视自己无私的情感投人,但往往忽视了对这种无私投入的结果的关注,所以才会有溺爱一说。没有家长的爱,孩子不仅会产生对家长的敌意,同时还会产生反社会倾向。但是有了家长的爱,如果爱的方式和方法不正确,那么同样未必会使孩子具有爱心。具体来说,家长在施以爱心时,以下几点是应注意的。

    (1)爱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爱孩子虽然是一种自然的情感,但稍不注意,这种爱可能就变得很狭隘和自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长是家庭的核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也是强制式的,缺乏对孩子应有的尊重,所以,在孩子的品德形成中更多的是唯家长是听,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做事畏缩不前,根源都与家长早期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关。
    尊重孩子,首先意味着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孩子的生命源于家长,但一旦出生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形态,决非是家长的私有物或附属品。因此,对孩子要少一点命令和限制,特别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判断来规限孩子的思想,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需要,做家长的应理解和支持孩子的需要,要通过民主的方式,运用对话解决问题。其次,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自尊、友情等,家长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裁决孩子的行为。

溢意 发表于 2011-10-9 14:05:20

【爱己爱人】
一、爱自己;
不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人、事、物上面。
积极向上,跟随老师,不掉队,自尊自爱。
二、爱家庭,
爱孩子,爱父母(包括公婆、岳父母、爷爷奶奶等),爱夫君(男士则为妻子),爱兄弟姐妹……
愿意为了家庭幸福,而发奋学习,提升智慧,让家庭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正面的模范、榜样!
三、爱社会,
愿意把自己的爱,放大到全社会,全世界,甚至于动物、植物、一切生命。
让她们生活幸福,让她们也向我一样,
热爱全人类,热爱学习,热爱经典,
为了社会、为了一切生命的幸福,我愿意付出大爱!
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心开始。
让我们今生相约,提高自己 影响孩子,成就幸福人生!

溢意 发表于 2011-10-11 10:36:59

【家庭教育一日分享】
家长教育的五个特性:
第一,早期性(启蒙作用和奠基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学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第二,长期性(持续作用、渗透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长期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长期的老师。
第三,亲密性(示范作用、感染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有归属感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有感召力的老师。
第四,生活性(全面作用、实践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有实践性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直观的、最容易模仿的老师。
第五,针对性(独特作用、适切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具个性化的学校,家长是孩子最便于因材施教的老师。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家庭教育的基础铺垫、渗透融合,学校教育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天意 发表于 2011-10-11 11:15:17

溢意老师,面面俱到。{:handshake:}{:23:}
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查看完整版本: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充满智慧地与孩子一起共度人生(原创兼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