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39|回复: 21

【转帖】南大桥正月十六(会津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21: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  布  者 :  z p z

e6f62e299b5dcd215b272819ca57936d.jpg

c0536ad72ed584792866f9c9275a6d79.jpg
      南大桥碑记--南大桥古名会津桥。盖以昔时此桥开基河段,上汇南盘江主流、中源泽(别名湘浦、云崖泽),下集西华寺河经司古湾注入之诸水,南向西折,经窑上、西桥进峡峪地带今普乐村之后板滩出境。故得名“会津”。为陆邑建桥最早,南来北往必经之津梁。

      会津桥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六凉州(今旧州),洪武二十三年,增设军事机构陆凉卫(西汉同劳城旧址),检事滕聚奉命于地处盘江南岸(阎芳河尾)之河套内,即今鲁昌一带,掘渠引中源泽水环护为城壕,筑土城置卫署。为便两岸庶众通行建造木桥即名“会津桥”。永乐五年因屡遭水患,居官者随选址于北岸平畴兴建砖新城。宣德初,一座周回九里,高坚方正,城楼嵬峨,大街宽敞,小街对称,甲于省内各府、州、县之平原城池落成,于是迁鲁昌旧城卫署入驻。斯时,会津桥遂为城南官道,此桥每遭水患修葺频繁。但凡雨季过后,诸河多浑浊,唯此流澄清见底,时人有赞:花落水面,春涨新鳞,渔歌清晓,虹卧夕阳。两岸之红桃似锦;一川之碧柳如旗。明、清以至民国所列“八景”此桥两岸旁近即占多半:旧城烟柳、板桥春水、大觉晓钟、湘浦渔灯、鲁昌禁蛙等。

      明正德四年,邑人马经京城会试登三甲进士,首居曲靖府“甲第于先”,特为建竖“开科第一人坊”于南门街,以兹纪念而勉士林。嗣后于会津桥头建起悬有“一览春宵”匾额三层楼阁即“捷报阁”,取“春闱秋闱”省试京试,陆邑生员科甲蝉连,报子跑递喜报不绝之意。至万历、天启间,仅南关即今盘江街地段,已建有标志儒学、科举兴旺之学宫、文昌宫、陶化坊、熏善坊、迎恩坊等建筑。

      清康熙八年裁卫归州,州治始迁入卫城(即今城),历民国置陆良县,新中国沿之至今。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七月)霪雨经月,昼夜相继,盘江水位猛涨,大村大坝被冲倒,县城东南被洪水围困,会津桥被冲毁。当时陆良县政府虽组建“会津桥建筑委员会”,发布“倡建募捐启事”,且上报省建设厅求援,未成。

      1956年,陆良县人民政府作长远规划设计,报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八万余元,于原址建造13米跨距4孔,全长71.04米、高7米、石墩台、钢混丁字梁式中型大桥。后以经费不敷,改建为石墩木面桥。1969年,改木面为钢混桥面,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宽 0.75米,置简易钢混护礅钢管栏,全桥长71.04米,载重(汽)13级60拖。于1970年5月竣工,至此始称南大桥。

      2006年,中枢镇人民政府决定改建南大桥护栏,陆良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园林工程处热心公益乐捐10万元并承建此项工程,是年2月1日动工,至同年6月29日竣工。现今改建之护栏,行人顾盼及目可见:其材质、工艺均系白石刻镶嵌,以两竖礅顶浮雕莲花为间隔,其余各礅分别雕刻“十二生肖”,礅距空间以白石栏版嵌严。风格古朴、典雅、庄重,为陆邑凭添一道亮丽景观!

      此桥见证着古县旧城、今城两岸沧桑变迁,而今仍承载着陆邑“正月十六闹元宵”传统民俗节日活动:是日傍晚城厢内外,近郊村落,不约而同,扶老携幼游至此桥“走百病”,投石子入江求福祈吉,桥上人流如潮,焰火爆竹,眩目震耳;城内民间文艺队耍龙灯、舞狮子、演唱花灯于街头、场院,万人空巷,鼓锣声喧,欢腾热烈,其盛况年胜一年!

      南大桥实为蕴涵陆邑历史、文化之重要载体,爰以为记。

      陆良元宵节和外地的元宵节大不相同。外地的元宵节都是农历正月十五,陆良的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六。

      相传,远古时候,陆良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妖魔,当地百姓为铲除祸害,经密谈后假装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掌灯过元宵,终诱使妖魔掉进圈套并将其处死。全城百姓欢欣鼓舞,于正月十六万民同庆元宵,从此沿习至今。
在陆良经历过正月十六的人都知道,这一天比年初一还热闹。每年正月十六,陆良县城必定万人空巷,近年来,由于道路的便通,农村的朋友也会在这一天大量涌入,更是热闹非凡。这一天的晚饭,要吃凉粉或凉米线、凉碱粉,因为相传古时候当地有一位老太太久病不愈,忽一日想吃凉粉,家人生病吃凉东西不好。但老太太执意要吃,家人无奈,只好用米磨成面做了一碗凉粉满足老人的心愿。不料老太太吃了凉粉病很快就好了。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十六,所以后人每逢正月十六便有了吃凉粉的习俗,以求健康长寿。晚饭后,全城出动,向城郊的南大桥走去。沿路每个人捡三颗石子捏在手中,走到南大桥上抛向水中,一粒石子许一个心愿,祈祷心想事成……
另外,正月十六有“偷青”的风俗,这天晚上跑到别人地里偷蔬菜回家吃夜宵,被偷的主人家不但不会沮丧懊恼,反而会感激偷菜的人,因为他觉得他家的蔬菜有人喜欢,有人偷食,开年一定会卖个好价钱!这个风俗至今已几百年了,不过近年来由于人太多,“战斗力”太强,菜主人不得不在夜晚时看守了。但即使是抓住了不速之客,也一笑了之。据说,在农村每逢正月十六晚上家家户户相互“偷青”,不让对方知道。这一风俗实质上是邻里之间的一种相互祝愿,祝愿对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少农村男女青年偷青回来,在十六的圆月下生火煮菜,围着篝火彻夜唱歌跳舞,或者月夜谈心……

      景区看点: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游南大桥是陆良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适逢农历正月十六,全县各乡镇10万余群众自发涌入县城,城区大街小巷人员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大多数人家张灯结彩,宴请亲朋。晚饭后,县城的人们老幼相邀游会津城(南大桥),甩石子到南盘江,名为祛百病。演唱花灯,放焰火爆竹,观者拥挤,夜静方散,其热闹势头胜于春节。

      发布者:zpz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1: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运气不错  刚想到就百度下  竟然找到答案  分享一下

感谢“ZPZ”
发表于 2010-6-8 21: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分享·········
发表于 2010-6-9 08: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  我们小的时候, 村里所有的小孩一起行动. 把偷来的菜一起做了吃. 还凑钱买来汽水喝. 有的大人第二天一早要四处叫骂(毒). 那个有心人什么时候讲一下陆良的骂人和 哭葬.
发表于 2010-6-9 08: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每家门口这天还要放点松枝, 回家后母亲还要用松枝或菜叶从上到下把我们扫打一遍. 时间太久了,都有点记不清了.

点评

你说的怕是清明  发表于 2012-2-9 22:58
发表于 2010-6-9 12: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0-6-9 20: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游南大桥
从来都不去
发表于 2010-6-9 21: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和老牛同志去了一次~~
顺便还学她抛了五颗石子许愿了~
发表于 2010-6-9 23: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0-7-12 18: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4岁时和母亲去,被挤了架空,出不来,进不去,出来的时候已经哭成泪人,当时就丢下狠话:“要想老子再来,再过14年。”我兑现啦,今年满28,特地在十六那晚去了趟。但我可没把别人挤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6-11 22:31 , Processed in 0.05523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