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沧浪 发表于 2013-1-1 09:20:26

“异地高考”改革,散落一地鸡毛【转】

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上海异地高考已经基本确定。据悉,持上海《居住证》A证即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的来沪务工人员,其子女可以在沪参加中高考;持《居住证》C证即一般居住证人员的随迁子女,只能参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考试。上海异地高考方案对父母工作年限也有要求。

  表面看,各地都在进行调整与改革,表现出了对“异地高考”问题的重视与关注。实质上,更多的都是在做表面文章,做给上面和公众看。因为,从各地设置的前置条件和门槛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地方是谈得上“放开”二字的,或者说是有突破性改革的。

  事实也是如此,要想从根本上破解“异地高考”难题,无异于天方夜谭。户籍制度、招生体制、招生计划、教育资源配置等,任何一个方面,只要稍稍“把关”严一些,都可以将所谓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冲击得一地鸡毛,毫无意义。

  就拿上海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来看,《居住证》三个字,就不知把多少人挡在了门外,更何况,这里所说的《居住证》,还要是“人才引进类居住证”。而所谓的“人才引进”,可以做的文章就实在太多太多了。

  而其他地方的改革方案,也几乎与上海没有多大区别。户籍、社保缴纳年限、税收缴纳年限等,哪个不是将考生阻挡在门外的前置条件。

  网友问得好,既然户口、高考等都能设置门槛,为什么在缴纳税收、缴费等方面也设置门槛,让那些在城市工作的人,不到XX年就可以不缴税、不缴费呢?虽然这有点叫板的感觉,但从道理上是讲得通的。

  正如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虽然从底层开始,也能取得一些突破与进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效率与效果有限。“异地高考”也是这样,可以让各地试着改改看,但指望地方能够将这个问题解决好,失望远大于希望。

  现在的问题是,顶层似乎并没有这样的研究与考虑,更多的还是想通过地方的改革来应对公众的呼声和反响,平复公众的心理。如果这样,“异地高考”难的话题,也将继续议论下去,并不断地重复和演唱。

  能够理解的是,各地在高考方面设置大量的门槛和条件,无非是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社会资源的独占使用。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一个城市,能够大量接受“外地人”付出的劳动与义务,为什么就不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权利与方便呢?“外地人”创造的财富可以给“本地人”使用,“本地人”的资源为什么就不能给“外地人”享受呢?要知道,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其资源当中的相当规模一部分都是“外地人”提供和创造的,“本地人”并没有独占的资格和资本。将社会资源统统归结为城市资源、“本地人”资源,本身就是不公平、不公正、不正义、不道德的行为。

  十八大决定,将加大改革力度,包括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等。而据有关方面传递的信息,明年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将有明显的突破。那么,教育管理体制以及与教育管理体制相关联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资源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否也能够有明显突破呢?值得关注与期待。而一旦这些方面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了,“异地高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wangsu1117 发表于 2013-1-1 13:12:11

{:tongu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异地高考”改革,散落一地鸡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