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llfcw 发表于 2015-12-10 14:36:46

今宵寒较昨宵重

本帖最后由 ynllfcw 于 2015-12-10 14:59 编辑

    今天是大雪节令,早起,外面的天空阴沉着,有些冷。昨夜飞起了丝丝细雨,若雾,濡湿着外面的天地,似乎这就是滇东的冬天了。大雪节气未见雪,我以为这冷雨的到来是为滇东的深冬举行的一声场欢迎仪式。站在窗前看着后园花台里栽种的竹,斜翼的枝旁出窗口,枯黄的叶子上已经缀满了欲落的水珠,有风吹过滴答下落,洒在地上的落叶上及水泥路面上,洇成久久的冷。猛地想起一句诗:一夜秋风懒去后,冬君素颜次第生。    冬雪雪冬大小寒,日子走得急匆匆,连“大雪”节令都这样地匆忙而过了。滇东的小城很难分清节气的变换,倏尔,一场雨,一场凌,就到了另一个节令,另一个季节。小雪、大雪,为冬季的两个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而大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将会频繁出现。大雪节令不见雪,这也许是滇东近几年的气候特征吧,暖冬,已经见不到雪了。    在我生活的滇东,与南京一带有相同的习俗:“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大概与陆良人是明初江南的移民有关。小、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地里的青菜割来,在阳光下晒蔫,在水中搓洗干净,揉出冲味,再晾干水分,切细,撒上花椒、辣子、草果、八角、盐巴、酒、糖等拌均,压入潽水缸中腌制成酸菜。同样的还有腌制萝卜丝酸菜或酱菜、卤腐等,只是主料不同罢了。或将盐加花椒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到来。还有,就是这个时节,陆良人将糯米泡了,用床单铺在太阳下晒干,磨成粉,陆良人叫“吊浆面”,用于制作春节或正月十五的汤圆(也叫圆宵)。    到了小大雪节令,陆良的青菜白菜都上市了,陆良有句俗言:好吃不过霜扎菜。扎,陆良方言,意思是被冰霜冻过的。按陆良人的品味,山珍海味,估计也引起不了什么大波澜,陆良人衷情的只有青菜,说白菜没有青菜味长。这味长,就说明青菜好吃。主妇到菜市场买菜,大多买青菜,价格也比白菜一类要高出一截。为什么霜扎菜好吃?要根究其中的原因,还得从陆良的天时地利说起。要说天时,就不能不提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冬春季节,北上的暖气流和南下的冷空气,两大气宗高手,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一带,针锋相对相持不下。高手相遇,多半平手,因此将近半年时间,陆良坝子一般阳光灿烂水分稀少,空气相当干燥,让人欢喜让人忧。到底是高原,海拔将近两千米,加上空气干燥保持不住温度,太阳一下去,气温掉得飞快,幸福消失得突然。凡事有利有弊,白天有阳光晚上有霜凌,冰火两重天,却成就了蔬菜的好滋味,以白菜糯萝卜脆青菜甜最为突出。这种气候条件下,蔬菜会自发调节。蔬菜中的淀粉会在植株内淀粉酶的作用下,由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酶,又经过麦芽糖的作用,变成葡萄糖。这个化学变化可以说是蔬菜的自我保护——细胞液中增加了糖分,那细胞液就不容易被破坏,菜们也就能够抵抗严寒了。因此蔬菜在这个季节里吃起来便格外清甜,这是蔬菜们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特别是青菜,脆嫩多汁筋透质润,下滚锅即熟,几乎碧绿略微透明,入口即化丝丝回甜。    滇东的冬天不像北方的冬天是一片空阔寂寥的景象,冬天的原野也是一派绿茵,大坝子中的田野里种满绿色的菜蔬和蚕豆,看不出冬天萧瑟的景象。而最近几年,大坝子中的土地被大棚占据,远远望去,一派茫然的惨白,真实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心中却涌动着一种熟悉的荒芜,仿佛是深陷于去掉所有屏障的梦境中,纯净得没有任何饰掩。大棚覆盖了大地的绿色,也隔绝了大地与天空的水气交换,同时反射着阳光,这也许是滇东大坝子近来不下雪的一个原因吧!多天了,天空时阴时晴,气温均没有下降到七度,让人有小阳春的感觉,且干燥多风,风来尘土飞扬。多亏天空中飘舞的小雨,让天空略有些湿润的同时,也湿润着人们的喉咙。感谢这场雨带给我的肌肤上的清爽和心灵上的清新,也给我带来了“细碎时光能静好,清欢一梦亦朦胧”的一种心境。    大雪节令之日,天气终于阴霾了且下起了一场无声的细雨。站立雨中,感觉到了冬日降临的一丝寒冷。下一场雪该有多好!——冬天来了,大地像刚刚生产过的母亲,在雪的覆盖下,疲惫地睡去,去孕育下一个美好的春天。此时,我站在冬雨里,雨给我的感觉总是特别的安静。如此的寂静之中,让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杜小山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的诗来。在诗人笔下,冬天虽寒冷,能温暖心灵的事物却更多。一位不约而来的老友,一只红泥小火炉,一杯雪夜里熨烫正好的美酒。一个人可以躲在时间深处,安静而从容……    暮色凄凉,冷雨无声,夜梦轮回。秋去冬来,这是宿命。坠落是叶子的宿命,正如死亡是老人的宿命。叶子们成群结队的落下,好像迫不及待赶在冬雪落地之前拼尽最后的力气,换取最后的轰轰烈烈。树叶黄了,是秋风吹尽了她的青春?还是昨夜的一场冷雨,洗尽了她的生命?还是期待一场雪,雪中更显落叶的清寂。一片树叶黄了,一层雪把一片树叶掩埋了,一个生命终结了。四季轮回本是由不得人类刻意摆布的,你不喜欢冬天,冬天也要来。你期待春天,就想起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夜,且让万物安静的飘落,沉眠,潜藏,待来年的惊雷将其唤醒。    冬雪雪冬大小寒,这一年也变得迅速了起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悄然而过,更觉得没留下什么痕迹。大雪节令之日,我用如此美妙的心情奏响了一首冬日乐章,聆听了在冬日里飘散着一场细雪无声的雪花飞舞带给我心底的那片柔软。我伫立在清冷的土地上,已然融入了冬天静逸悠然的怀抱。冬天匆匆地来,秋天匆匆地去,置身在冬的怀抱里的我,还在怀念秋天。秋天的醉人景色是那么的迷人,一群大雁排成了“人”字形,一边急匆匆地向南飞翔,一边还“呀呀”地叫着,在对我们说:“再见了,朋友们,祝你们平安地过冬!”    大雪节令,携带着缕缕清风和丝丝冷雨登上了季节的舞台。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冬长夏短的滇东,无论冬如何的温柔,也会用冬特有的个性,略给人们一些颜色看看的。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总会给人一种空阔寂寥的感觉。细雨纷飞,散散聚聚,烟雾朦胧,没有雪。但也让我领略了明代王稚登笔下“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的冬景。只是今天的阴雨天气,怕晚上是看不到天空中那映照禅灯的半轮月了。没有了时光,只有丝丝落雨,更显出了冬寒微微。西北风漫卷,刮浑了天空,刮落了雪花,刮低了温度,刮厚了人们身上的衣衫。无论季节如何变化,外在的自然轮回可以布下九天的素冷,幽寒,谁能抵御?但我心中内在的暖冬,却可以悄然随心境而生。    一夜秋风懒去后,冬君素颜次第生。季节的轮回,春已去,夏离开,秋渐行渐远,大雪已经到来。打开电脑,为远方的朋友送上我的祝福:大雪已经登场,气温直线下降。深寒将至,我送朋友一缕和煦的阳光,一声朴素的问候:今日大雪没有雪,外面下着雨。天冷了,注意添加衣衫!再给朋友一个温馨的提醒:寒冬又至需呵暖,菘味高汤缀绿葱。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晚上别忘了吃火锅或喝汤哦!                                                               2015年12月7日                                                                                                                                                                                                                           

星光 发表于 2015-12-10 15:00:38

转发分享了,感谢方老师!

zgx540612 发表于 2015-12-11 13:29:38

冬雨入滇东,心绪暖火红。有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宵寒较昨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