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x540612 发表于 2015-6-18 13:09:39

端午节的来历(外一篇)

端午节的来历(外一篇)                曾国鑫提起端午,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赛龙舟、祭屈原等习俗。端午节难道单单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吗?
   辽宁省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太告诉记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其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端午节的诸多人文内容,实际上是后人加载的,而本源的端午节应当是我国远古的祭龙日。当时,人们把五月视为恶月,希冀以龙的威慑力驱除灾疫邪祟。此后,端午节就以祛除病瘟、躲避兵鬼、驱邪禳灾的形式传承。
   杨太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满、蒙古、藏、苗、彝、畲、锡伯、朝鲜、土家、达斡尔等28个少数民族也过端午节,但不同地区风俗各异。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除上述说法之外,经本人综合《易经》《黄帝内经》《诗经》和有关“龙”的传说考证:五月在秦历定为“七月(诗经的‘七月流火’为证)”是为夏季最热,农事最忙、最苦的日子,也是百虫统统出世灾变最多的时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以吃大蒜、豆类、鸡蛋和夹心面食,喝雄黄酒等来禳灾祈福,并投入繁重的农忙之中……而这“农”字谐音又与代表阳气上升的“龙”字相同,于是就有了“龙星在野”等等的易卦占卜爻词的出现以应农时——而五月,则正是爻词“龙星在田”的日子,所以,五月端午(或“端阳”)就是为了祈禳农忙的一个祭祀活动,与后来的纪念屈原开始并无多大的联系!而与伍子胥、屈原、曹娥等文化人物的联系附会,则是因为生于五月初五孟尝君田文,他父亲曾命人将他处死,可他母亲则悄悄将他养大并成了名极一时的贤人。当其在见其父王时,其父疑惑其母当日为何不把他处死而养大?其公然谓其父曰:当时未将他处死,而他现在活着并很有成就不是已经证明“五月初五不是恶日”后,这个祭祀的意义才开始发生逆转,演变成了现在的这个节日的。 “百索”的来历阳历入六月,农历就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
      节日吃包粽、芽豆、鸡蛋,喝雄黄酒等等,门口挂竖艾叶、菖蒲的习俗不在叙述,现仅讲讲拴五色“百索”的来历。
      古俗:五月仲夏,阳气炎见,百虫出世,蛊毒下降活跃而人体裸露活动,易受侵害……为防止被这百虫叮咬,於是人们便用五行相制的植物液体,浸制成“黄,红,青,黑,白”五色线,拴裹于手足四肢和脖胫之处,使之向四周发出相应气味以驱赶来犯之百虫并保护自身免受侵犯!
       而时至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气,为夏之季尾,百果成实,百虫自肥,已不太开口侵人,所以在腾烧火把灭虫之际,就其棒柄凑伙歌舞之时,将百索剪除於火尽数烧毁,以示灾噩尽完,就要进入丰收之秋了!
      因此,拴百索之俗,并非如现在一样只拴小孩,而是劳动裸露活动之人遍以拴之以防灾忌的一种方法。只是后来随着社会物质的不断丰富,夏天赤裸之人渐渐减少,“拴百索”的习俗也就渐变成了染料所制的五色线捆扎小孩,而成人们相反免了——同时,其五色线防治百虫的功能也就没了!并且,渐渐地又由迷信沾上了边……

卑微存在 发表于 2015-6-18 16:17:43

楼主,端午节都被韩国申遗了,你怎么看?

zgx540612 发表于 2015-6-18 18:05:09

卑微存在 发表于 2015-6-18 16:17
楼主,端午节都被韩国申遗了,你怎么看?

人家申遗的是“端午祭”,与我们所说的“端午节”有不同说法,完全不必去过多设想!再说,我们中国人,身为“端阳之邦”的根,却有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而人云亦云发生迷信,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却让人家一个当年的附属国请了去当“正神”,只能说明我们很多人是一群“生活在水里的鱼,却说不清什么是水”的傻鱼儿啊!{:yx:}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的来历(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