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溢意

【溢意教育理想之家庭教育】充满智慧地与孩子一起共度人生(原创兼收集整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需要父母的协调以及双亲的职权分摊,如果忽略了父亲的角色,对往后孩子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说,单单吃母乳、换尿布就能长大,那么,孩子是母亲一人就可以抚育的了,所以才会有人说:“没有父亲,孩子也会长大。”
  的确,在肉体上、生理上是如此。因为,作为生物的人类,要培养生存上的基本力量——即动物性的育婴工作,都得假借母亲之手,而且也非母亲莫属。父亲的存在,要等孩子稍大后需要精神教育和社会性教育时才会显得特别重要。
  换句话说,所谓父亲,是家庭中的“社会代表人物”;是表现母子关系这个动物性关联所没有的“制度”与“规则”的人。
  如此想来,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存在意义,就更明确了。也就是说,父亲在子女教育上如能多多用心,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父亲”所代表的“社会”,或“制度”等人类团体的规则。
  成为母亲的一名好帮手,这才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上应负的职责,因为和谐的家庭气氛,不是母亲一个人可以营造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人类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学科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生命早期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因此,得到专业的指导,参加一个规划良好的课程培训,让宝宝在一个安全、自由、快乐、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成长,使宝宝在生命中的头三年获得最佳的发展是每个年轻父母的共同愿望。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快乐育儿”教育之一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包括0~3岁宝宝的各种个性化课程、对宝宝进行智力、感觉统合、音乐、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综合训练,以提高宝宝的智商和情商。最大的特点是给孩子充分的游戏空间,寓教于乐。
亲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上述活动、游戏和教育培训,使家长(孩子亲属)、孩子在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育儿知识和技能,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科学证明: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巴甫洛夫
脑科学证明:大脑神经系统的网络化过程,主要发生在生命的头三年
心理学证明:每一个婴儿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的
教育学证明:早期良好的教育可以极大地开发婴幼儿的智能
教育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超常儿童是早期良好环境条件下教育的结果

卡尔?威特非常反对家长用一种填鸭式方法教育孩子,他认为这种教育就好比给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到根。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应如此展开:
1、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卡尔?威特提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智力曙光同时开始,他认为0—3岁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机。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溺爱和娇惯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的最大障碍。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做孩子的拐杖和保护神。
3、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卡尔?威特忠告父母,孩子性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4、父母应与孩子平起平坐。父母应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要鼓励孩子探求精神的发展,要善于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5、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卡尔?威特特别提倡父母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要多给予引导,不要采取“拔苗助长”的催逼方式,也不要用填鸭方式教育孩子。
6、向大自然学习。卡尔?威特呼吁家长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他说,只要有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它能教给人无穷无尽的知识。
7、培养有理性的孩子。卡尔?威特认为教育孩子最关键的是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破坏孩子的判断力。

卡尔?威特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观点,确认家庭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        早期教育:它包括感官训练、语言能力、识字、数学等。
2、        智能培养:它包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综合智能。
3、        各方面兴趣的培养:音乐、绘画、文学、体育等方面的兴趣。
4、        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5、        培养良好的品行。
6、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7、        培养社会技能。这种技能包括: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社会竞争能力等。
铃木镇一认为,无论多么难办的事,只要从力所能及的极少量开始做起,反复训练,就会觉得容易,并不知不觉地逐步前进。他将教育的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从极少量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
2、        一直训练到顺手为止;
3、        使顺手的事情训练到运用自如;
4、        注意到能力发展的趋势;
5、        再逐渐增加少量难度相近的内容;
6、        完成速度开始变化,产生能力;
7、        进行旧事物与新事物的两种训练;
8、        旧事物干得越发出色,新的事情也进而达到趋于出色,不停止训练;
9、        旧的事情干得进一步越发出色,新的事情也干得出色、自如了;
10、再增加第三事物。
例如,让孩子练习开关抽屉,教具是孩子自己的抽屉柜。
示范:1、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抽屉的两个把柄。
      2、轻轻地拉开抽屉,然后再轻轻地关上。
      3、用这种方法依次关、开其他的抽屉,然后让孩子自己做。
目的:教育孩子做事要文静而有条理,如果他做得对,要示意他取得了好成绩。
错误检验:开关抽屉时不得出现噪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育儿观念: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迫于激烈的生存竞争,许多年轻爸爸妈妈忙于工作,而将孩子全权交给老人。孩子在老人的溺爱下,变得自私、任性、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为此,有关专家认为,“隔代教育”代替不了“亲子教育”。
  心理专家和育儿专家指出:父母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意义比人们想像的重要得多。如果能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培育,对孩子也是一种更持久的幸福。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母亲与孩子近10个月的共生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无比亲密,“母子连心”,这是父亲和任何看护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母亲能本能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和面临的危险;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母亲不间断地关怀。而一岁半之后,父亲的作用又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独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现在采用的是何种抚养方式,都应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教育。
  自己带孩子的优势
  ?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参加工作,文化程度比较高,接触面广。孩子在父母身边,能接触到许多在爷爷、奶奶身边接触不到的东西,这样得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现在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年轻人可以边学边育儿,并能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辨别、改进。
  ?年轻父母精力充沛、充满生气,经常带孩子出去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隔代教育大补救
  生理发育——用新观念改造旧方法
  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科学性比较欠缺,单凭个别的,表面的经验出发,抚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健康习惯,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妈妈们则在抚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看法。
  看下面的观念对比: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
  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
  奶奶:孩子睡前闹,给他块糖就好了。
  导致结果: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矫正版:
  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抚养者可在身边陪伴。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
  解决方案:父母尽可能参与育儿,以科学的育儿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工作实在很忙,可以让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参加育儿培训。
  个性培养——教他做一个“小大人”
  祖父母对孩子偏向于依顺和纵容,不太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看下面的对话情境,你就能从中看到日常生活中隔代抚养和父母自己带孩子对孩子性格培养的明显不同。
  隔代抚养情境:孩子(五岁):我要喝水!
  奶奶:好宝贝,杯子放得那么高,你自己拿不到,来,奶奶帮你倒上水,现在还太烫,我来吹一下再喝。你的手别碰杯子,奶奶喂你。
  结果:孩子依赖性强,处处都不想自己动手,自己解决问题,且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
  矫正版:妈妈(或爸爸)——杯子放在柜子里,自己去取吧!嗯,开水要倒在凉杯里过一阵子再喝,真聪明,来,妈妈也口渴了,再给妈妈倒一杯水来。
  结果:孩子在妈妈的训练下,自己不但学会取杯子喝水,还能为妈妈倒水喝。这样就培养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决定,还能为他人着想,避免自我中心。
  解决方案:父母适当地参与到对孩子的带养中,设置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情境可以设置为多个,如家庭情境、社会情境、人际互动情境等。在情境中充分接纳孩子,赞扬孩子,从侧面给他适当建议,帮助他纠正行为中的错误,不断提高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际能力——新鲜刺激下的活力
  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而孩子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依赖于不断地与外界接触,激发其兴趣,老人在给予孩子新鲜刺激,培养孩子认识事物、探究事物上的能力有限,还可能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应有的活力,不利于培养孩子开阔的胸怀和活泼、宽容的性格。这样长大的孩子,为人心胸狭小,不善与人交际,易产生交际恐惧症。
  隔代抚养情境:
  孩子:姥姥,电视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好奇怪呀!姥姥:别吵,姥姥要睡觉,你安静一些,自己看吧。
  后果:对孩子智力刺激不足。孩子变得懒散,缺乏活力,缺乏交际。
  矫正版:妈妈:那是宇宙飞船在太空飞行,是人类很神奇的创举。(妈妈继续给孩子讲关于太空探秘的知识,孩子被迷住了。)
  结果: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了他的活力和好奇心,交谈过程中语言能力得到培养。
  解决方案:父母注意不断给予孩子语言上、智力上的各种刺激,耐心地引导他们去探索外部世界,培养他们广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
  安全感——连接亲子的心理脐带
  孩子成长的早期环境直接影响到他成年后的感情关系和婚姻关系,决定了他与别人相处的安全感。如果他从小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那么在他日后与他人建立亲密和信赖关系方面就会出现障碍,比如与人的疏离感,亲密焦虑,缺乏信任等等。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第一本能反应就是寻找母亲的乳头,这是他与这个世界的第一个紧密的、安全的联系。一岁半之前,孩子需要最大程度地和母亲相处,以建立母婴依恋安全感,如果这个时候,母亲不能照顾孩子,那么这种安全感将很难建立,孩子心里会充满对失去爱的恐惧,导致他产生这样的想法:—连我的母亲都拒绝我、回避我,那么这整个世界都是不安全的。
  很多父母把幼儿“粘人”视为缺点,学前专家特别指出,低幼儿“粘人”不仅不是坏习惯,适当粘人的宝宝还直接有利于将来的沟通和交流。
  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曹子芳教授指出,0至1岁半的宝宝多半会对父母产生依恋感。如果到了这一年龄的宝宝,还没有对家人产生依恋感的话,就会给宝宝未来的生活打上阴影。所以这段时间的宝宝最好自己带。当今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多数父母已经没有办法全天候养育、照顾孩子,很多家庭只能请保姆或者是祖父母来照料宝宝的生活起居,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疏远了。很多父母还引以为自豪,认为自己生了个不会“粘人”、大大方方的好宝宝。
  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够给每个孩子温暖和勇气的地方,而提供这些力量的就是婴幼儿和母亲之间温暖、亲密、连续不断的关系——适度的依恋(也就是“粘人现象”)。这不仅可以促使幼儿找到满足感,而且还可以帮助幼儿享受愉悦感。适度的依恋有助于建立一个人的信赖度和自我信任感,将来能够成功地与伴侣、后代和睦相处。因此,专家提醒,如果在婴幼儿时期,宝宝还没有产生适度的“粘人性”,将来就可能很难和别人沟通,影响他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小天使,每一对父母都有抚育他们的责任,除了在生活上的照顾外,有时候,心理上的育儿更加重要,这也关系到孩子日后基本心理素质的养成。父母适当参与带养孩子,是十分必要的。爸爸妈妈们,工作诚可贵,育儿价更高,尽可能抽出时间到孩子身边,陪伴孩子成长吧,这是我们能给他们的一生中最好的礼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害孩子一生的11种教育方法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这要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它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而家里倒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餐具也做了彻底的清毒,但就是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不至于感到意外。
  8、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让自己干活挣钱,也别叫他节省,何如能让他和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呢?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否则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亲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至关重要。”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这样说。
  “许多父母对孩子要求虽多,却不懂得或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应从习惯培养做起,更不了解习惯培养的原则与方法。”孙云晓说。他认为,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怎么形成呢?要靠在儿童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许多父母曾向孙云晓抱怨:“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都说了他800遍,他还是改不掉坏毛病。”孙云晓回答:“如果你说他8000遍,他更改不掉。”为什么?孙云晓认为,孩子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定有其原因,这时候他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训斥,训多了就成了噪音。因此他提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在幼时养成的习惯,就像人天生自然固有的一样,难以更改。“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自己整理书包、不随地吐痰、见了人微笑、孝敬父母、多喝白开水少喝糖饮料等等,孩子这些习惯的养成,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孙云晓说,习惯培养是儿童教育的核心技术,但很显然,很多父母并没有掌握这门技术。他研究发现,培养良好习惯一般需要六个步骤:认识习惯的重要、制定行为规范、榜样教育、持之以恒的训练、及时评估引导、养成良好的集体风气。“好习惯是号召不出来的,它一定是行为训练出来的。”孙云晓认为。他还向父母们传授了培养习惯的技巧:“培养好习惯要用加法,改正坏习惯要用减法。”
最后,孙云晓用他总结出的“五元家教法”寄语父母:父母的家庭教育素质可以归纳为五个元素,即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将这五大元素融会贯通,你的教子一定会成功。”孙云晓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婴儿智力的八次飞跃
荷兰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一岁内婴儿的智力发展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容易地渡过这些阶段,对今后的智力发育大有裨益。
  第一次:所有的感官都开始工作。婴儿在第5周左右出现器官的迅速成熟过程变化最明显,婴儿在哭的时候第一次流泪,他也更多地微笑表示高兴,更经常地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会作出明显的反应。婴儿对环境的兴趣变得大多了。
  第二次:婴儿在第8周左右发现,周围环境是不统一的,而且是由活动的具体东西组成的(例如自己的手)。这么多的新印象起初会引起恐惧,同母亲接触最有助于消除这种恐惧感。
  第三次:发现动作。婴儿在第12周左右会认识活动的过程。他自己的动作也不那么死板了,而且受到了控制。他会发出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牙牙学。
  第四次:抓住一切。到第19周时,婴儿会抓东西,会转动和翻动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放。
  第五次: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在第26周左右,婴儿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例如按按钮同放音乐之间的关系。他开始能区分物品的位置与距离,如里外远近,最喜欢的游戏是把东西拿进拿出,把什么都弄得乱七八糟。
  第六次:许多东西都很相似。婴儿在第37周时开始对东西和经历进行分类,从而开始像成人那样思维。例如,狗的“汪汪”叫,不论大小,不论白色褐色。
   第七次:一切都按顺序。婴儿在第46周会认识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他最喜欢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和“帮助家里干活”。
第八次:制定自己的计划。第55周的婴儿会发现“程序”,即先后次序。但这次序不是固定,而且可以自由变动的。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想要什么,例如当他想外出时,就有穿衣穿鞋的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儿童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儿童时期既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基础教育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形成健康人格。
   今天的少年儿童成长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他们既受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统的影响,又吸吮着改革开放的新鲜乳汁成长。在他们身上,既有不良习惯,更有良好的习惯。准确了解和把握我国当代少年儿童的习惯特点,无论是对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还是对提高少年儿童的整体在、素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孙云晓、张梅玲主持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该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培养少年儿童做人、做事、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他们的健康人格。全国有近30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研究,得到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八个良好习惯与七个不良习惯
    从调查和对专业人士的访谈结果看,当前少年儿童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以下特点:总的看,好的习惯多于不良习惯;父母和教师对少年儿童的习惯评价积极的方面多于消极的方面;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良好习惯,发展比较全面;在某些方面,当前少年儿童身上还具有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良好行为习惯。
   从整体上看,当前少年儿童具有8个或8个方面比较突出的良好习惯:(1)勇于表现自己;(2)生活比较有序;(3)待人有礼貌;(4)喜欢交往;(5)做室遵守规则;(6)爱护环境;(7)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8)喜欢新事物。
    而通过对少年儿童、父母、教师提出的需要改进的习惯的分析,当前少年儿童存在的主要不良习惯有7个方面,分别是(1)喜欢依赖别人;(2)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3)害怕承担责任;(4)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5)不爱劳动;(6)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7)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
    分析一下,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即传统性习惯(如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等)好,时代性习惯(如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等)不足;强调动作性习惯(如爱护公物、节约等),忽视智慧性习惯(如反思、有效处理信息等);重视私人性习惯(如做家务、自我保护等),忽视公共性习惯(如诚信、对社会的责任心等)。
    习惯培养必须遵循的四个重要原则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形成行为习惯的规律,课题组提出在习惯培养中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1. 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原则。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原则,主要是指如果做幼儿期及早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所花的时间少而且收获大。也就是说,在幼儿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效率最好,过了幼儿期,则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特别是如果已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则要花成倍的时间来矫正。
    2. 习惯培养的差异性原则。每个个体先天的遗传基因和后天的家庭、环境、教育都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因此,人才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遵循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发展这样一个原则。这种差异性反映在主体方面,主要有生理上的差异、个体的差异、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客观方面,主要有儿童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3. 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从宏观上考虑,首先要思考当今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应该与21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高科技竞争时代相一致;其次是小社会(学校、家庭)和大社会(大千世界)的行为习惯要一致;最后是客观与主观要一致。从微观上思考,首先是家庭成员在对儿童的要求上要保持一致性;其次是家庭中父母、学校中老师自身的言行要一致,教育者的方式不一致会使教育者失去教育的权威性;最后是培养儿童自身言行的一致性。
    4. 习惯培养的整体性原则。首先要考虑是的人的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的整体性;其次要考虑儿童学习、生活的整体性,也就是要把对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正常的儿童生活中;最后要考虑把对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和不良行为的矫正相结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睡眠充足,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一、睡眠在人生命中的位置
  (一)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
  在一天当中,共有24个小时。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般的安排是工作8小时,娱乐、吃饭等其他活动8小时,其余8小时为睡眠时间。8小时睡眠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每天需要睡眠量的平均值。在未成年时,睡眠的需求量大于这个数值,进入老年后,也许时间还会减少一些。从时间的分配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儿童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期,对于他们来说,睡眠是健康成长的前提,更是生命的必需。
  (二)睡眠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医学研究人员根据对睡眠研究的最新结果提出了“健康来自睡眠”的新观点。研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失眠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包括眼睛疲惫、神经衰弱、食欲不振、血压异常、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
  睡眠之所以对健康如此重要,是因为睡眠左右着身体的免疫力。 
  按照生理学的观点,睡眠是一种最全面而又有效的休息。它不仅能使人恢复精力,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美国教授威廉?德门特说:“睡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他发现,凡是在凌晨3点钟起床的人第二天的免疫力就减弱,血液中有保护作用的杀伤病菌的细胞减少了1/3。
健康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估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
(三)睡眠是消除身体疲劳的重要方式
  休息一般来说有三种形式:动的休息,如跑步、打球等体育活动;松弛性休息,如听音乐、弹琴等娱乐性活动;静的休息,如躺卧和睡眠。睡眠是一种重要的休息形式。
  (四)睡眠可以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大脑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状态。
  长期睡眠不足,脑供氧就会缺乏,脑细胞就会受伤,脑功能就会下降。我们在感到困的时候常常会不停地打哈欠,其实这也是一种脑部缺氧的表现。在睡眠状态中,大脑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五)睡眠充足,孩子才能长得高
  通常都说“睡眠充足孩子才能长得高”、“孩子在睡觉中长个”,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一,睡眠有促进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作用。人的脑垂体前叶所分泌的生长激素,与人的生长关系密切。它直接作用于机体的组织细胞,促进机体生长。生长激素尤其能加速软骨的生长,使人长高。
  第二,睡眠有利于骨骼的生长。
第三,人体合成身体中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只有在睡眠和休息的时候才能很好地完成。
  所以说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良好的睡眠,是长得高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孩子每天需要几小时的睡眠?
  因为睡眠对于少年儿童的特殊意义,所以一般应让他们的睡眠时间达到一般值。
  (一)睡眠需求时间有差异
  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就和人的饭量一样,是不相同的。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他每日平均所需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有的人可能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有的人却需要睡8小时以上才能得到满足。
  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对睡眠的需求时间也不同。1- 6个月的婴儿需要量约为16-18小时;7- 12个月需要量约为14-16小时;1-3岁需要量约为12-13小时;3-6岁需要量约为12小时,小学生约需要10小时。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睡眠的需求时间在减少。
  (二)小学生需要满足每日10小时的睡眠
  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对于睡眠的需求要多于成年人。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成年人随睡眠时间的延长,心脏病突发和脑卒中致死的比率增加。因为睡眠时血液循环缓慢,不仅影响新陈代谢,还增加了心脏和脑内“污垢”的沉积。所以,确定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要兼顾生长发育和学习效率,时间要适度。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这个时期促进他们生长的除了生长激素外,还有性激素,所以他们的生长不再完全依赖于生长激素,睡眠时间比起小学生来可以相对减少一些。但是他们又处于一生中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生长的“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以充分的休息是必需的,睡觉时间不能和成年人相同。保证每天9小时的睡眠是一个具体的指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是一个基本的标准。
  (三)您的孩子每天睡几个小时?
  睡眠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如此重要,国家对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也有了规定,少年儿童的睡眠状况又如何呢?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床最早的人是我,睡觉最晚的人是我,昏昏沉沉的人是我,迷迷糊糊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这是孩子们给自己画的自画像。也写实性地描绘出了他们的睡眠状况。
  睡眠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生长,睡梦能够实现他们在生活中实现不了的美好愿望。
从孙云晓、曹萍所做的调查统计数字看,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作业多、习惯不良、来人和家里人看电视干扰、学校离家远、学校要求要早到校等。
  三、充足的睡眠,是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这并不是说孩子只要睡得好,学习成绩就一定好,而是说,如果孩子的睡眠长期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学习好。
  (一)睡眠的分析
  先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睡眠的过程。
  睡眠时我们虽然与周围的接触基本停止,但事实上,大脑的新陈代谢并未减低,如果这时候做脑电图,我们就会发现,睡眠中的脑电图并非是一条直线(如果是一条直线,排除深度麻醉,那肯定是脑死亡)。根据脑电图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成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两个期。在睡眠中,只要睡眠时间足够长,这两个期总是交替出现。
  慢波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白天进行重体力劳动过度疲劳的人,慢波睡眠时间延长,可能与其体内蛋白质合成加速和体力恢复有关。快波睡眠期间脑血流增加,婴儿脑发育迅速,快波睡眠期明显较长,表明此期睡眠与脑的发育成长有关。所以婴儿睡眠不足,不但影响身体生长,而且有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成年人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其体力恢复,更不利于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睡眠不足,可能会加速脑的衰老。
  (二)睡眠有助于增强记忆力
  睡眠专家认为,睡眠过程是大脑生成记忆蛋白的过程,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许多人都知道,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脑力。
 (三)睡得好才能学得好
  “睡得好才能学得好”是一句俗语。美国科学家近日指出,他们对人和动物的实验再次证明了这句话是正确的。他们说,人在睡眠中可以“温故而知新”。
  麻省理工学院的罗伯特?马戈列施教授近日在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年会上发言说:“现代生活破坏了人们的睡眠,这实际上严重影响了人学习的潜力。”他说“你学得怎么样既不取决于你到哪里去学,也不取决于你的父母为你做了什么,它取决于你睡得如何。”
  高影君教授提醒您:当孩子学习的时候打哈欠,眼皮也耷拉下来了,这就是大脑发出的它已经累了的信号,这时就要让孩子休息了。洗洗脸用冷水刺激让大脑清醒是违背用脑规律的,只能起一会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如何保证孩子有良好睡眠
  睡觉这件事是与生俱来的,似乎是不需要学习的,但是这其中是有着很多学问的。父母们要做到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睡眠,需要学习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如何确认孩子的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睡眠是否充足。
  如何判断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呢?有专家指出,睡眠良好的标准是:入睡顺利,入睡时间在10-15分钟内;整个睡眠过程从不觉醒;觉醒后有清爽、舒服的感觉。
  (二)让孩子睡足
  要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睡眠,首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孩子的生活主要包括学习、娱乐、睡眠三个方面,要做到三者兼顾,三方面都要给予保障,父母就要学会帮助孩子管理好时间。在保证孩子睡眠时间方面,我们给您如下一些建议。
  培养孩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 孩子什么时间写作业,要有一个规定,这个时间可以和孩子讨论,订下来之后,看一看是否可行。实践一下是可行的,就要作为一个制度坚持下来,不要轻易地打破它。孩子写作业时,家里要保持安静,起码在孩子形成习惯阶段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分心。
  不要让孩子到离家太远的学校读书 最好让孩子就近入学。如果实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可以选择让孩子住校。
  父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了父母,并不是生了孩子就完了,要承担养育的责任,要随着孩子的生活而把自己的生活做一些改变。晚上的时间最好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父母有了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会有正常的生活,也才会有好的习惯。
  睡个午觉 如果孩子上学的学校离家不远,父母可以让孩子中午放学后回家睡个午觉。
  许多人都有午睡的习惯。爱因斯坦说,每天午睡能帮助他提神醒脑,保持旺盛的创造力。有关资料显示,不仅中国人有午睡的习惯,几个世纪以来,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午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据有人研究,睡个午觉,哪怕只睡15分钟到30分钟,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更可大大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三)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
  保证了孩子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孩子的睡眠质量。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指出,高素质的睡眠,应该经历4轮至5轮的熟睡过程,才可以让身体有机会好好地进行新陈代谢,恢复体力,提高免疫能力,并有助于加强记忆和学习能力。
  要保证孩子有高质量的睡眠,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营造适宜睡眠的环境
  幽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将使人心情愉快,有助于睡眠。因此在睡眠环境上,父母应该做到:
减少噪音 噪音不但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亦能产生睡眠障碍。为此,怕吵的人睡觉时应关上门窗。设置窗帘,不但能控制房间的日照、通风和调节光线,也能阻挡和吸收噪音。在夏天里开窗的时候,可挂上一张竹帘,既可隔热,又能阻挡一部分噪音。室内最好选用木质家具,因木材纤维具有多孔特性,能吸收噪音。室内家具安放不宜过少或过多,过少声音可在室内共鸣回旋,产生很大的回响;过多显得拥挤不便,东碰西撞,增加响声。
  开窗睡觉 因为开窗可以使室外的新鲜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充分的交换,以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夜深人静,人们的生产活动大都停止,炉灶的烟尘、工厂生产过程的有毒有害气体大量减少,室外空气受大气层中气流的稀释就变得格外洁净。睡眠中的大脑正需要大量氧气进行它的生理活动,这时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能充分迎合它的需要,而发挥睡眠的最大效能。在冬天,北方寒冷的地区,不太适宜窗子大开,此时期可开气窗或侧窗,并给孩子盖好被褥,不让冷风直接吹到孩子的身上。
  室温适宜 温度适宜是入睡的重要条件。过冷、过热或潮湿,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妨碍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从而影响睡眠。一般认为卧室温度以保持18℃-20℃为宜,无条件者差几度也无妨。摆设床铺时,不要把床紧靠暖气片,尤其是不要头朝暖气装置。
  室内要暗 有的孩子睡觉时因为害怕等因素喜欢开着灯睡觉;有的家庭因为孩子没有单独的房间,孩子睡觉以后,父母还在看书或是看电视,所以开着灯;也有的父母怕孩子晚上起床上厕所时房间太黑孩子不方便,于是在房间里整夜开着一盏光线比较暗的灯。这些小灯有的只有一瓦,父母觉得这样既不浪费电,孩子又方便;有些家庭晚上睡觉不拉窗帘,他们认为窗帘是为了挡着人们的视线,避免别人看到自己家里的景致用的,我们家住的不是一楼,而且也没什么怕别人看的,所以就不拉窗帘,这样房间里还能借着一些路灯的光,不至于太黑。其实这些做法对孩子的睡眠都是不利的。
  一是如果光线太强,易使人兴奋,影响入睡。
  二是在晚上孩子睡觉的时候,把房间的光线尽量调暗,关上照明灯,拉上窗帘。早晨起床的时候,也可以种用这个规律,打开窗帘,让光线照进来,孩子可以慢慢醒来。
  2、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卧具
  首先要给孩子准备一张合适的床。儿童不宜睡沙发床,因为儿童骨质松软,如果长期睡弹簧床或沙发床,就会破坏脊柱的正常弯曲,形成驼背、脊柱畸形等,影响身体健康。
  给孩子睡合适的枕头。从生理角度上讲,枕头以8-12厘米为宜。
  被子要柔软、舒适。孩子的被子的薄厚要随季节变化。孩子的被子不要太小,太小孩子会盖不好,夜里容易着凉。
  要给孩子穿舒适的睡衣,睡衣以纯棉为最好。衣服不要太紧,要宽松一些。
  3、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
  睡觉侧身双腿弯 从生理学上讲,侧卧(侧着身子躺着)有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也不影响身体内脏的正常活动。这种姿势最科学。在侧卧中,右侧卧又比左侧卧更好些。仰卧(脸朝天躺着)也可以,这时身体呈大字型,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俯卧(趴着睡)不好,这种姿势会造成孩子胸部呼吸不畅。
  不要张口呼吸 闭口夜卧是保养元气的最好办法,睡觉时最好用鼻子呼吸。鼻毛能阻挡部分灰尘,鼻腔能对吸入的冷空气进行加温,有益健康。
  张口呼吸,不但会吸进灰尘,而且极易使气管、肺及肋部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如果孩子有鼻窦炎等影响呼吸的疾病,鼻子经常不通气,会导致孩子用嘴呼吸,父母一定要尽快给孩子治疗。
  睡觉时不枕手 有些孩子有睡觉时枕手、托腮等毛病,要帮助孩子改掉这些不好的习惯。睡时两手枕于头下,除影响血液循环、引起上肢麻木酸痛外,还易使腹内压力升高,久之还会产生“返流性食道炎”。所以,睡时不宜以两手为枕。睡觉时手托腮,还容易导致孩子面部发育不对称。
不要让孩子蒙着被子睡觉 睡觉时用被子蒙着头,会引起呼吸困难,同时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当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氧气时,人的呼吸顺畅,精神爽快。空气中的氧气量减少,人就会觉得胸闷、气短、头发昏等。蒙头睡的时候,被窝里的空气是有限的,人不停地呼吸,氧气量越来越少,吸进体内的氧气少了,会产生憋闷,往往使人从梦中突然惊醒或是大喊大叫,影响睡眠。
  4、养成良好的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
  父母要给孩子养成按照身体时钟的节律按时睡眠的习惯。
  在睡觉的时间上要守时,每天几点睡觉,要有规律,这样人体的生物钟就会发生作用。在一开始可以给孩子建立一种“睡眠仪式”,也就是有一种固定的程序,比如说睡前刷牙、洗脸、上厕所、用热水洗脚,或是有的孩子喜欢听一个故事或是看一会儿书,不管做什么,需要遵守的是每天要干同样的事,要让这个程序成为身体夜间休息的一种暗示,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从进入这个程序的第一个步骤起,就开始知道要进入一种睡眠状态,而不是上了床这种状态才开始。
  起床的时间也是如此。假如让孩子连续一个月,每天早晨在同一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孩子慢慢就会形成早晨到时就醒的习惯。这就是人体的生物钟在起作用,就像我们定好了闹铃,它就注定要在每一天的同一时刻响起一样。其实,这就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第一步——养成定时作息的习惯。
  父母要注意的一点是必须坚持——即使是在周末。否则的话,这个作息时间表就不容易形成。 
  5、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卫生与整体的生活习惯有关,希望父母和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睡觉前不要批评孩子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睡前生气发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以致难以入睡。孩子睡着以后,仍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梦中还不轻松,做梦还在挨骂,睡眠的质量就得不到保障。
  睡前不要让孩子吃得过饱 夜间人的消化系统停止运转,人体也几乎不需要能量,因此父母要注意:
  一是不要让孩子的晚饭吃得太晚,如果晚上父母回来的晚,一定要让孩子先吃饭,掌握的标准是在孩子吃饭与睡觉之间,应该有至少两个小时的间隔。否则睡觉的时候食物还留在身体内,人就不容易入睡。存在胃中的食物,酶和酸不能把它们变成能量,起床时孩子会有不舒服的饱胀感。
 二是不要吃得太多。睡前吃得过饱,胃肠就要加紧工作,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正如中医所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三是喝水不能过多。孩子睡前喝水过多,半夜就可能会不停地起床上厕所,睡眠不断地被中断。尤其不要让孩子睡前喝茶和可乐等饮料。这些饮料中的一些物质会刺激中枢神经兴奋,使人不易入睡。
  四是尽量避免让孩子吃夜宵。有专家提出,吃宵夜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理由是为了让生长激素得到充分的分泌,需要降低血液中糖的浓度。夜宵,特别是甜味食品会使血糖值上升,从而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要尽量避免吃夜宵。如果一定要吃,也要吃那些含高蛋白的食品,例如鸡蛋、豆制品和牛奶等,不要吃高糖食品。
  就寝前喝一杯热牛奶 牛奶含有色氨酸,这种天然的氨基酸能帮助孩子入睡。
  睡前不要从事激烈的活动 睡前应当尽量保持身体平静,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不要让孩子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也不要听激烈的音乐。不妨做些轻微活动,如散步等。
  不要让孩子对着风口睡觉 人体在睡眠状态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易受凉生病。古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善调摄者,虽盛暑不当风及生卧露下。睡觉的地方应避开风口,以床离窗、门有一定距离为佳,不要对着风吹。
  父母要和孩子分床睡 很多小学生仍然和父母或是母亲同睡一张床。这样做,一是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二也不利于孩子有良好的睡眠。睡眠中,孩子和父母互相影响。父母和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都不同。父母睡觉和起床时的动静也会影响孩子。
  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实际上,如果孩子的睡眠出了问题,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也会大大影响他另外三分之二时间的活动。所以保证睡眠质量是有效利用这人生的三分之一时间及更好地服务于另外三分之二睡眠时间的好办法。
 父母朋友们,夜晚是为了休息而准备的,好的一天开始于好的睡眠。保证孩子有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同时,也是为了孩子一生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奠基。
做个合格的父母,让我们从保证孩子有良好的睡眠开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陆良网 ( 豫ICP备08002571号 )

法律顾问

GMT+8, 2024-4-16 23:51 , Processed in 0.044642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中国 © 陆良网 2008-2023|关于陆论

运营机构:陆论工作室|站务QQ:450043295

Powered by Discuz!|滇网安备53032203502002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