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 发表于 2018-3-25 10:33:13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组图)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组图)2017-03-27 11:28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7/87cf66dc1681450a974a15f5be7afad5_th.jpg
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27/7becbe6e9d5e426b8ba728e6f9c0cc2e_th.jpg
植树、浇水、培土……亲人把骨灰小心安放。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核心提示“10年前的今天,我们在这里植下第一棵思亲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绿树成荫,1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与亲人惜别,把我们的思念融入片片绿色……”3月25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绿化办主办的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今年,又有63个家庭通过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让思念和生命在绿色中延续,郑州市公益性树葬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先后有868个家庭参加,有近1100位逝者的骨灰伴着绿树回归自然。现场杯烛默哀鲜花祭拜,63个家庭送别亲人3月25日上午10点,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追思仪式,在众人对逝者的静默中启动。台上,“一片绿叶寄深情 十年成荫树新风”的大字分外醒目,台下,长桌上白幔低垂、菊花点点,报名前来的63个家庭、近200名亲属代表,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郑州市公益性树葬活动的10年历程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杯烛默哀、鞠躬致敬、鲜花祭拜等形式,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接着,一个个参与家庭捧着亲人的灵盒,带着寄托哀思的鲜花和黄丝带,缓缓走向不远处的公益性树葬区域。挖坑、植树,再把亲人的骨灰小心安放,浇水、培土,放上鲜花……参与家庭一番忙碌后,逝者的骨灰伴随一棵棵大叶女贞树回归自然……惜别间,难掩不舍。树葬过程中,有人把写着祝福和思念的心愿卡用黄丝带系在树上,有人把鲜花埋在树根旁,有人捧着逝者的遗照和小树合影,还有人把花瓣撒在小树周围。郑州市前九届集体树葬活动植下的近千株大叶女贞,已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故事为参加亲人树葬仪式,有人从北京等地专程赶回“我几个月前就惦记着这个事儿,24日晚上7点专程坐火车从北京赶回来的。”55岁的张先生说,他之前在澳大利亚,后来到了北京工作生活,这次回郑州,就是为了和家人一起,带着父母的骨灰来参加树葬。张先生的父母生前都是离休干部,骨灰都有资格安放在烈士陵园,不过,一家人商量后,还是希望把二老的骨灰通过树葬入土为安,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我们一家十几口人来送我岳父。”随着人流往树葬区域走时,74岁的杜永革说起岳父抹起眼泪,他说,岳父是一位曾在战场浴血奋战的老军人,生前早已看淡了生死,观念也非常开明,对树葬这种绿色环保的节地生态葬方式,非常支持,于是,家人报名参加集体树葬。这次来参加集体树葬,杜老先生带着四五岁的孙子、外孙子前来,“让孩子感受感受,也是一种生命教育。”郑州市民李先生带着12岁儿子壮壮一起来参加集体树葬公益活动,送别的是李先生的奶奶、壮壮的“老奶”,“这种方式挺好的,让逝者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来送我父亲,他去世三四年了。”36岁的小飞常年在省外工作,自从2012年听朋友介绍了解到郑州市公益性树葬的相关情况后,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前不久,小飞的家人从大河报上看到郑州市第十届公益性树葬报名的消息后,就报了名,他3月23日专门赶回来参加,“我觉得追思仪式很不错,我们个人想不到的地方,工作人员都想到了。”心怀感恩之余,小飞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思念,“我想父亲的时候,我就静坐下来,每次都会想他生前教导我的话: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牢记父亲的教导,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小飞看来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方式。回顾从陌生到熟悉,10年共有868个家庭参与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在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现场,人们再次聆听到《如果有来生》的诗句,很多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参与者,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树葬挺好的,让逝者的骨灰回归自然,融于大地,留给后代生机盎然的绿荫。”活动现场,大河报记者听到多位参与者表达出同样的心声:树葬绿色环保、节约土地,又文明节俭,也是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在延续。这些通过树葬“送别”亲人的家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收入高低,有一个共同点:观念都很“开明”。对他们来说,选择树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追思观念的问题,“人在的时候好好孝敬,多多陪伴,不留遗憾;人走后,最好的缅怀是"心里想着",传承精神。”“举行树葬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新风。”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现场,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国强,向所有参与家庭表示感谢。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郑州市都在福寿园举行公益性树葬,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10年来,累计共有868个家庭参与其中,植下绿树数百棵,有近1100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绿树回归自然。“通过连续10年开展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已让人们对这种生态葬方式从陌生到熟悉,从起初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选择。”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姚远表示,现如今,清明节前,都会有一些家庭主动询问,想参加公益性树葬。疑问土地资源有限如何让公益树葬持续发展“10年来,郑州市先后为上千位逝者的骨灰提供公益性质的树葬,既让逝者入土为安,又践行推广了生态殡葬节地殡葬的理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件事还要一直做下去,形成常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主任杨虎表示,虽然郑州市公益性树葬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依然任重道远。“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随着公益性树葬的持续开展,现有的公益性树葬区域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种一棵树的要求,我们和相关部门正在探讨下一步如何进行调整。”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郑州市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举办地,起初预留出的大片空地,在公益性树葬连续开展10年后,公益树葬区域所余下的空地已经非常有限,公益性树葬区域刻有树葬逝者名字的纪念玻璃墙上,也几乎已经刻满了名字。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眼前:如何应对公益性树葬的下一个10年?展望公益性树葬改革要更进一步1安葬方式如何更进一步?将努力引导更多家庭用可降解材质的骨灰盒或袋子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姚远表示,此前,开展集体树葬公益活动时,有的家庭直接把逝者的骨灰从骨灰盒中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撒入土中,不过,也有一些家庭把骨灰盒放入树穴中。“很多骨灰盒是不可降解的材质,这样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下一步,将努力引导更多家庭用可降解材质的骨灰盒或袋子。”2如何突破公益性树葬的用地难题?树木可以循环使用,减少土地消耗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凡是参加公益性树葬活动的家庭,在免费参与树葬之前,均提前签订了协议书。根据协议书内容,除因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保证活动所植树木5年内不移植或砍伐。同时,参与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家庭所植下的树木,由园区免费负责维护,如果出现树木死亡,由园区免费负责更换新的树木。自郑州市第一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启动,所植下的树木都还在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前几届公益性树葬所种植的树木,能一直原地保留下去。按照当初的约定,5年之后,树葬区域所种植树木的管理权和处置权归园方所有,可以循环使用,减少土地消耗,从而使集体树葬这种公益性节地生态葬的形式持续发展下去。3下一步,公益性树葬将如何发展?建造几个大树穴,里面种上大树,成为家庭固定长久的缅怀地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从明年开始,尝试改变现有树葬的方式,将满5年的树木,根据整体规划改造成点状景观,对部分树木移植,再通过景观设计,建造几个高于地面的大树穴,在里面种上大树,届时,参与集体树葬的家庭可以把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这几棵大树下,成为参与家庭更为固定长久的缅怀地。”4缅怀逝者的方式将如何变化?设立电子缅怀区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及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对逝者的缅怀方式将更绿色环保,相关部门和园区计划在公益性树葬区域设立一个电子缅怀区,可以将逝者的姓名等信息通过电脑储存的方式永久性储存,前来祭奠的亲人通过电子缅怀区的设备,输入逝者的名字,就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等缅怀亲人,在公益性树葬持续开展的同时,也让缅怀方式与时俱进。作者:佚名来源大河网-大河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猪猪 发表于 2018-3-25 10:34:06

http://www.sohu.com/a/130478384_219984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组图)
2017-03-27 11:28

猪猪 发表于 2018-3-25 10:35:15

http://gd.sina.com.cn/hz/social/2016-10-21/city-hz-ifxwztrs9970063.shtml

惠州:110位逝者进行集体树葬 入土为安
2016年10月21日 08:00 南方日报   
14号
16号
18号
  南方日报讯 (记者/徐乐乐 通讯员/陆干谋)20日,惠州市殡仪馆树葬区广场庄严肃穆,随着家属一锹一铲将泥土轻轻堆放在逝者骨灰盒上,110位逝者骨灰正式“落叶归根,入土为安”。惠州市2016年骨灰免费集体树葬活动现场,数百位逝者亲属手捧鲜花,向先人深情告别。

  此次树葬活动以“骨灰植树、回归自然”为主题,设在惠州市殡仪馆树葬区和惠东县殡仪馆树葬区两个场地。据统计,惠州自2012年举行骨灰免费集体树葬以来,参与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人参加活动,参加骨灰树葬385具,海葬241具。

  惠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陈利金介绍,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没有殡葬设施,而是以纪念树为标记。“树葬被称为‘绿色殡葬’的处理方式,不仅寄托了对逝者的哀思,还象征生命之树常青。”

  据了解,近年来,惠州市民政局大力推进惠民殡葬和绿色殡葬,从2014年5月起全市对本地和外地居民在惠死亡实行了殡葬基本服务七项免费政策。自2012年起,每年举行了骨灰免费海葬和树葬活动,并建立了网络祭祀平台东江思亲网。从2015年起,全市4个殡仪馆每年清明节期间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殡葬行业的透明度。

  此外,为了响应国家鼓励绿色殡葬的政策,2015年以来,惠州市政府制定了奖补政策,凡参加骨灰海葬的家属给予1000元,参加树葬给予500元的政策补贴。

标签:惠州殡葬树葬骨灰

猪猪 发表于 2018-3-25 10:36:33

树葬是生命的绿色洗礼和浴火重生
                              ----在洛阳首次集体树葬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逝者家属们,大家好:
 清明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亲人的日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今天,我怀着对妻子郭改芳无限怀念的心情,参加洛阳市首届集体树葬仪式,并为我的爱人举办骨灰迁安活动,感到十分安慰。
    我们共同约定百年后为地球增绿,为环保做最后奉献
  我的爱妻郭改芳女士,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在我市一家医院工作。她从小在农村老家跟奶奶一起生活,中学毕业后当知青下过乡,后来当兵受过**熔炉的考验,转业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这一切经历,造就了她勤奋节俭,好学上进,谦恭待人的优良品德,深得亲人和单位同事们的尊敬和好评。
    爱妻一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默默无闻地为这个社会和家庭做着力所能及的奉献。她有崇高伟大的胸怀,即使要告别这个世界了,也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奉献者。我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多次十分认真地讨论过,我们百年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遗体捐献医学,器官捐献他人。不留骨灰,不要坟头,不立墓碑,实行树葬,洁净大地,还绿青山。她说,土葬占用耕地,水葬污染河流,公墓等级阴森,且易引发厚葬奢靡攀比的不良社会风气。公墓中的墓碑林立,环境压抑,且豪华墓与平民墓的差距,让我们一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者将处于难堪。而树葬则好象在清幽的山水间休闲,让人赏心悦目。因此,我和妻子十分向往在百年身后,静静的躺在青山绿水间,享受着清新香甜的大自然气息。
    15年前,我们曾苦苦地为亲人寻觅一块理想的树葬场地
    我爱人郭改芳生前多病,于2001年年底去世。为落实我们树葬的愿望,亲人们曾苦苦地寻觅一块理想的树葬场地。那时候很少有人听说过树葬,我们到陵园、民政局都咨询过,都说没有这样的先例。2002年3月,得知龙门西山银杏园有认购银杏纪念树的活动,我们知道银杏树是长寿树,被誉为国树。经和园方沟通,园方同意在一面小山坡上为我们提供一片银杏林做树葬场地。
    我们在龙门银杏森林公园支持下,于2002年清明节之时,在一棵小小的银杏树下,为她举行了一场简朴的骨灰安放仪式。这样的绿色葬礼,没有烟火熏绕,不用鞭炮驱邪,只有鲜花一束和亲友的深深鞠躬默哀。化作泥土更护花,亲人们希望幼小的银杏树,吸吮着充足的营养,迎着风雨顽强地成长。
    据悉,这是洛阳实行的首例树葬之礼,是生命的绿色洗礼和重生。虽然树葬是在殡葬历史上继火化之后的第二次革命,已经在许多大城市实施,可在洛阳,15年来这样的树葬形式鲜有人知。
 我最大愿望是给妻子和自己找到一处更好的“归宿”
    转眼间15年过去了,银杏树苗已长到孩子手腕粗,树葬已经从不被人理解,到成为被市民广泛认可的生态安葬方式。尤其这段时间看到《洛阳晚报》对生态安葬的连续报道,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十几年前做出的尝试,终于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支持和由衷赞扬。
 给妻子树葬之后,每年清明节和妻子忌日,我和女儿都会去看看她。每次祭奠她,我们都不放鞭炮,不燃烟火,只带来一束鲜花。可能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祭奠太过简单,但看着一年年长大的银杏树,像是爱妻生命的延续,我想她也会象亲人们一样欣慰的。
    妻子的心愿虽然实现了,可15年来,每次到山上祭奠亲人,我们的心中总还有点遗憾:一棵小树藏在山坡上,好象有些孤单,而且树葬的位置比较偏僻,又没有专业管理,周围环境显得杂乱,道路崎岖祭扫不便,我希望能给妻子和将来的我,找到一个便于纪念和环境更好的“归宿”。
  今天,给妻子和我自己找到一处更好“归宿”的最大愿望终于实现了,我和许多参加第一次“我愿化做一棵树”落葬仪式的亲人家属们,看到如此庄重的场面非常激动。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凤凰山生态纪念园无偿提供良好环境的树葬场地,并邀请我们一起参加洛阳市首届集体树葬仪式,这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倍感荣幸。
    让我们一起为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鼓与呼
    最近国家民政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希望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政府要出台对推行树葬服务单位给予优惠政策,对实行树葬的家庭给予奖励。当代公民,要积极参与节地生态安葬,推行丧事简办,文明低碳祭扫,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建设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勇于转变观念、破旧风俗、立新风尚。让我们在洛阳市的殡葬改革和文明祭祀中,一起做先行者,为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鼓与呼吧。
   
                                 集体树葬家属代表郭改芳爱人李流范
                                       2016年4月3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