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孤魂 发表于 2016-2-19 14:25:21

春光好.陆良正月十六闹元宵

春光好.陆良正月十六闹元宵龙海孤魂
元宵夜,爨人闲,万家欢。 月上柳梢烟火月,菜青还。 凉粉米糖人涌,庙堂香火阑珊。 只把石头桥下落,疾除焉?


   注:元宵节,一般正月十五,但是,陆良则是正月十六闹元宵。据说在陆良还未成为平原以前先民们是住在山上的,那时候的农业水平低下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先民们就只能采集野果或是狩猎,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随着季节的变迁,食物的来源就成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先民们就去海边渔猎,但是海里妖魔横行而且经常兴风作浪。那时候人们还没有掌握正式的造船技术,只是随便用木头刻条“猪槽伐”,遇到妖魔作乱就会船翻人亡,先民们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先民经密谈后假装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掌灯过元宵,终诱使妖魔掉进圈套并将其处死,汪洋大海瞬间变成万亩良田,受尽苦难的人们倾巢出动欢欣鼓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智慧的先民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此便有了正月十六闹元宵的习俗。
    每年正月十六,陆良县城必定万人空巷,热闹非凡。这天的晚饭要吃凉米线、凉卷粉,其中也有个小故事。相传有个叫陈二奶奶的人春节后就病倒了而且无药可医,十六这天好心的邻居送来一碗鲜香麻辣、酸爽可口的凉粉,家人念其病重就不让她吃但是她很想吃,于是等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把凉粉吃了,没想病居然好了,从此这一天人们都会吃凉粉。南大桥“丢石”    吃罢晚饭,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挤个水泄不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穿红戴绿,携老扶幼打着灯笼放着烟花陆陆续续涌向南大桥,一时间南大桥上热闹非凡,鞭炮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南大桥古名会津桥。盖以昔时此桥开基河段,上汇南盘江主流、中源泽(别名湘浦、云崖泽),下集西华寺河经司古湾注入之诸水,南向西折,经窑上、西桥进峡峪地带今普乐村之后板滩出境。故得名“会津”。为陆邑建桥最早,南来北往必经之津梁。会津桥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六凉州(今旧州),洪武二十三年,增设军事机构陆凉卫(西汉同劳城旧址),检事滕聚奉命于地处盘江南岸(阎芳河尾)之河套内,即今鲁昌一带,掘渠引中源泽水环护为城壕,筑土城置卫署。为便两岸庶众通行建造木桥即名“会津桥”。永乐五年因屡遭水患,居官者随选址于北岸平畴兴建砖新城。宣德初,一座周回九里,高坚方正,城楼嵬峨,大街宽敞,小街对称,甲于省内各府、州、县之平原城池落成,于是迁鲁昌旧城卫署入驻。斯时,会津桥遂为城南官道,此桥每遭水患修葺频繁。但凡雨季过后,诸河多浑浊,唯此流澄清见底,时人有赞:花落水面,春涨新鳞,渔歌清晓,虹卧夕阳。两岸之红桃似锦;一川之碧柳如旗。明、清以至民国所列“八景”此桥两岸旁近即占多半:旧城烟柳、板桥春水、大觉晓钟、湘浦渔灯、鲁昌禁蛙等。   晚上7点左右南大桥上已是商贩云集,在这不仅能买到一些杂糖小吃彩灯等各种小玩意儿还能看到陆良“一大怪”——石子论个卖。这石头买了作甚呢,这里面也有一些传说。老人们都说小孩病了的话就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到南大桥上丢下一颗石头然后病就会好;丢下第二颗石头家里的烦扰不顺之事就能破除;丢下第三颗石头就全家欢乐团团圆圆。这一天南大桥上人山人海,人们竞相往桥下丢着石头,口中念念有词。意犹未尽的人们会在小吃街上品尝各类美食,有的则看西洋镜般围观摊主们现场制作米花糖、麻依馓子等特色小吃的熟练技法,并且品尝津梨、酥糖等美食。然后相约到古滇名刹大觉寺赶庙会。撞撞院庙清钟,看看弥勒大佛,听听新式山歌,再烧一柱高香寄托美好祝愿。偷青    待到明月高挂,难得一见的特有风俗又将夜晚引向另一个高潮,直至天明方才结束。偷摸的行为向来为人所不齿,但在陆良正月十六这一晚却出现了奇特的景象,这就是“偷青”,用陆良方言说就叫lao(去声)青,至于字儿怎么写还真不知。所谓“偷青”就是去别人家菜园子里青色的菜。    “偷青”民俗也非常古老,对其产生的时间也有多种说法。老人们说谁如果偷了别人的菜,挨了主人的骂,这一年谁就会无病无灾,万事大吉大利,“贼”挨骂得越毒就越“旺相”。所以父母都会叫孩子去别人家菜园里偷菜,出去“找骂”。同时,村民都知道是过年的习俗,菜的主人也不会计较菜的一点点损失,不会骂小偷。照道理说,是每种菜掰一片叶子什么的,蒜苗葱葱一棵就够了,图的是喜气,然而,话说孩子们则是图热闹。于是出行的时候,拿的是背篼,麻布口袋……白天,他们联络同伙,派人出门踩点,设计路线,装备防滑黄胶鞋,手电筒,口袋,背篼等作案工具,伺机而动……根据多年的经验,农民伯伯知道元宵节之夜,自己地里的心肝宝贝菜要遭受浩劫,所以在白天,他们也有要做的事情:教育自己家里的孩子,偷菜可以,别把那些娃娃领到自家地里去,同时也亲自出门,挑上一扁担粪,到自认为会被偷的菜地去,挨个浇……还有一些大人,同样装备胶鞋,手电筒,一根棍子,去蹲到自家地里守青,当然也有带背篼口袋的,用于没收被抓的小孩的菜(被没收的菜不一定是自家的。)大人,小孩,这两个阵营的敌对势力就这样想成了,暗地里都在做着准备。多少年来,势均力敌。    偷青,可以单独行事,也可结伴一路,但不能在行动时在下手时让别人碰上。如果碰上了就意味着一年都要走霉运,因此一定要在正月十五夜深人静,月色朦胧时去偷。所以村里的小孩们一般是在晚上一两点结伴去偷菜,即真正下手是在正月十六凌晨两点。偷的菜也有讲究,一般偷一点青菜、生葱、白萝卜、芹菜和大蒜苗,生菜谐音“生财”;也叫“菜头”,音近“彩头”;蒜音同“算”,取其意为“好打算”。偷得生葱会更加聪明伶俐;姑娘们就拔上几颗萝卜,因为萝卜比较光滑,而且又白又嫩,爱美之心人人有之,祈求与萝卜的肌肤一样完美;芹菜“芹”谐音“勤”,则象征“勤劳”。    这一风俗实质上是邻里之间的一种相互祝愿。祝愿对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不少男女青年偷青回来,找个地方支锅生火“打平伙”,唱歌跳舞通宵达旦,偷青最终变成了“偷情”,不少爱情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萤火虫 发表于 2016-2-19 14:41:13

大家继续补充发挥!

痴情司 发表于 2016-2-19 14:58:17

不会啊正月十六南大桥约炮啊,每年都要去买点礼花鞭炮 去放放 那个楼下的约炮么?鞭炮我买。

咱,微 笑、 发表于 2016-2-19 15:38:40

原来陆良正月16是呢个来的!

乡巴佬 发表于 2016-2-19 15:58:00

偷青最终变成了“偷情”,现在不偷菜了吧

墨斗 发表于 2016-2-19 22:17:26

只是县城传统十六元宵,民间(乡镇)还是跟全国一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光好.陆良正月十六闹元宵